聯醫病理中區服務中心
中區委託代檢業務諮詢窗口: 聯絡人:陳定安 經理 :王美滿 專員 0919-012959 電子信箱 : pathobiopsys@yahoo.com.tw 聯絡收檢專線: 04-22628519 中區服務中心: 402台中市南區東興路一段25巷8號 全方位/品質佳/效率高/服務好 健保局特約代檢機構~4501020028 統編:99959329 中區聯醫病理服務中心

目前分類:腫瘤tumor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乳房腫瘤手術之新利器--簡介麥瑪通乳房切片診斷系統

胃腸及一般外科 侯明鋒副教授 黃宗人主任


由於台灣經濟的發展,飲食的西化,環境的惡化,農藥的濫用,正促使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由十年前的每十萬人口的十八人提升至三十四人。而近年新發生的乳癌病例為每年三千多人,因此在衛生署及各醫療院所的健康教育推廣上,極為重視女性乳癌的治療及保健,在乳癌的診斷及治療也隨著醫學的進步亦有多樣的發展。尤其是早期乳癌,可以採用腫瘤切除及淋巴廓清術的乳房保留手術,不必像過去的乳房全部切除手術,當然不能做乳房保留手術的腫瘤,在做乳癌全切除手術,亦可同時由整形外科接續馬上做乳房重建手術,讓乳癌患者在切除乳房之後仍然擁有美麗的外觀。而為了避免因腋下淋巴腺的全部廓清手術引起的手臂水腫,亦漸由哨兵淋巴結切片取代,均是可以降低乳癌患者的外觀變形及術後的併發症。雖然經由如此說明,且早期乳癌的治療成效良好,但是大多婦女在摸到乳房腫瘤時,一定談癌色變,再加上保守心態,有乳房硬塊,除了想到乳癌,更是害怕動手術影響乳房的外觀,尤其乳癌在台灣的發生年齡平均是四十八歲的中年女性,心理層面的衝擊更是不在話下,也因此常常延誤就醫。

根據本院外科的統計,事實上,乳房硬塊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的約佔所有病人的十%以下,而依本院十二年的乳房手術共計九千六百二十二例中,其中因乳癌手術者共二千一百例,而良性乳房腫瘤約佔七千五百二十二例,佔手術病人的七十六%,良惡性比例為三比一,顯示即使摸到硬塊或者在乳房超音波及放射線攝影檢查後,仍需手術者約有四分之一屬於惡性。因此在這些因良性乳房腫瘤開刀的女性,是否能夠不用傳統手術來切除其病灶,免除傳統手術的疤痕,並取得充足的病灶組織,做為診斷的依據對外科醫師就是一大挑戰。

本院為求在不破壞女性外觀的情形下,讓婦女同胞也能得到一流的診治,不惜重資,購入了南台灣第一台最新型的「麥瑪通乳房切片診斷系統」。其原理乃是在乳房超音波的導引下,確定乳房腫塊位置及大小,在局部麻醉下,利用直徑約○‧五公分的穿刺針配合內置的圓形旋轉刀片及真空吸引器,將此針穿入腫瘤,固定後,重覆利用其圓形刀片將腫瘤切成圓條狀,並藉真空吸引器的力量,將組織吸出,直到全部切除為止。一公分大小的腫瘤約只需切取八次,十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在利用超音波確認完全切除之後,即可將針抽出,並壓迫止血即可,而乳房外表只留下一個約○‧三公分的傷口,不必縫合,患者即可返家。

本院自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共利用此套設備執行了三十例乳房腫瘤切取術,平均年齡約四十二歲,其中兩例為不可觸摸型的早期乳癌,十例屬纖維腺瘤,四例屬乳房導管增生,十四例屬於乳房纖維囊腫,而術後二八例無合併症,只有一例輕微血腫,而三十例均對穿刺傷口滿意,可謂是「無疤痕」的乳房腫瘤切除手術,效果良好。

然而使用此系統亦有所限制:(一)不能充分合作的病人(二)臨床上明確乳癌者,當然,醫師需為臻熟乳房超音波診斷之外科醫師,由於此為最新的乳房腫瘤診斷切片儀器,健保尚未給付,每次手術,病人約需自付一萬伍仟元,當然在乳房疾病不只要診斷正確,更要不傷害乳房的外觀,對於年輕未婚的女性而言,此種儀器是一最佳的選擇。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瘤簡介

腦瘤(腦腫瘤)包括各種顱內腫瘤,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惡性腦腫瘤又稱「腦癌」。因為顱腔之輪廓全是骨骼,所以如果腦生瘤腫,則會使顱腔內之壓力增加,因而產生頭痛,嘔吐,視線不清,抽筋,昏迷等。此外,腦瘤生長位置亦會做成特別病徵。因為腦瘤漸漸增大必會壓住該處之神經,影響其功能,此影響會因為腦瘤之位置不同而有變。當然在惡性腦腫瘤晚期,腫瘤細胞還會轉移至身體其他臟器。

腦腫瘤被定義為任何顱內腫瘤,發生的位置包括了腦本身各種細胞(神輕元、膠質細胞、淋巴組織以及血管)、腦神經(許旺氏細胞)、腦膜、頭骨、腦下垂體以及由其它器官轉移的轉移性腦瘤。腦瘤的分類基本上是兩大類,分別為膠質瘤及非膠質瘤。

1. 膠質瘤

最常見的腦瘤是膠質瘤(glioma),其源自膠細胞,而膠細胞是腦組織中的支持性組織。其分類為:

  • 星狀細胞瘤(Astrocytoma):是最常見的膠質瘤,占膠質瘤的70~80%,可生長在腦或脊髓內的任何地方。成人的星狀細胞瘤大多長在大腦,而兒童的星狀細胞瘤則常長在小腦及腦幹。就腫瘤的惡性度而言,可分為四級如下: 第一級-毛狀星細胞瘤(Pilocytic Astrocytoma)第二級-星細胞瘤(Astrocytoma)屬低惡性腫瘤,第三級-分化不良星細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AA)第四級-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 GBM)惡性腫瘤
  • 寡樹突膠質瘤(Oligodendroglioma)
  • 室管膜瘤(Ependymoma)

2. 非膠質瘤

其它的非膠質腦瘤,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 胚芽腫瘤(Embryonal Tumor):屬惡性腫瘤,依部位及分化程度可分為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室管膜母細胞瘤 (Ependymoblastoma)、原始性神經外胚層腫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以及非典型性畸胎樣橫紋肌肉瘤(Atypical Rhabdoid/ Terotoid Tumor; AT/RT)
  • 腦膜瘤(Meningioma)
  • 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 神經鞘瘤(Schwannoma)
  • 神經節膠質細胞瘤(Ganglioglioma)
  • 腦下垂體腫瘤(Pituitary Adenoma)
  • 脈絡叢腫瘤(Choroid Plexus Tumor)

腦瘤的癥狀腦腫瘤的癥狀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腫瘤的大小(體積),腫瘤的位置。而癥狀出現的時間點和病程通常和腫瘤的性質有關(良性-慢速增長/晚期癥狀出現,或惡性-快速增長/早期癥狀出現)

大型腦腫瘤或腫瘤腫脹伴隨的腦水腫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在臨床上會造成頭痛、嘔吐、意識狀態改變(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變。此外,即便是小型腫瘤,也都可能阻礙腦脊液(CSF)的通過而導致早期顱內壓的增加。在幼兒,顱內壓的增加也可能導致頭骨直徑增加和囟門鼓脹。

根據腦腫瘤的位置,無論是經由壓迫或滲透轉移,都有可能會直接損害腫瘤生長部位以及附近的腦結構,導致局部神經癥狀的發生,例如認知和行為能力的下降、個性變化、偏癱、感覺遲鈍、失語症、視野變小以及顏部癱瘓等。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瞼黃瘤(Xanthelasma)

發生的年齡群從青少年到老年都有,不過最常見的是中年人。最常出現的位置是上眼瞼內側,經常會對稱性生長。下眼瞼內側是第二好發的位置,外側眼瞼較少發生。嚴重者黃瘤會沿著上下眼瞼繞成一圈。
根據國外的報告眼瞼黃瘤的患者,比一般大眾有較高比例的高脂血現象,甚至曾有報告高達七成的病患有高脂血。也有報告指出眼瞼黃瘤患者的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比一般人為低。高脂血或是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都有較高的動脈硬化危險性,而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因此,這類病人,除了美觀上的治療外,也應注意是否血脂不正常。如果血脂過高又併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例如糖尿病、心絞痛,更應積極針對高脂血做治療。此外眼瞼黃瘤併有高脂血時,血脂降低後有機會使眼瞼黃瘤慢慢縮小。
治療的方式很多種,傳統上以外科手術方法切除,留下一點點的疤痕,不過仍有機會在原病灶處復發。第一次切除的復發機率約有四成,而復發後行第二次切
除,其再發機率約有六成。合併有高脂血或四個眼瞼都有病灶者,其復發機會較大。如果病灶太廣泛,手術切除的方式就不太適合。
目前最為廣泛運用的是雷射治療,特別是二氧化碳雷射或鉺雅鉻雷射。通常一次治療即可將整個病灶消除,雷射治療後會有小小的傷口,大約一個星期即可復原。不過剛長回的新皮會有短暫時間有點紅紅的,或有點色素不均情況,大多會漸漸恢復到和周圍類似的膚色。目前為止尚未報告有疤痕組織留下或是眼瞼外翻的情形。一年的追蹤,約有一成左右的復發機會,特別是病灶很廣泛及以前經過多次治療仍復發者。另外也有用染料雷射治療,不過需經過多次的治療病灶才會消除。
其他較保守的治療包括局部用三氯乙酸塗抹或是液態氮治療,需要多次治療才能讓病灶變平。每次治療會有點破皮,約需一星期左右傷口才會癒合。病灶處在治療後也可能有點紅紅的,或是色素不均的情形,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毛孔苔癬(Lichen pilaris)

又稱為毛囊角化症,毛孔苔癬角化症與個人體質有關,特別好發於青少年時代,但會隨著年齡成熟而漸漸減緩,有些人則會拖得比較久,主要還是體質問題。引起毛孔苔癬的原因不明,所以治療的方向主要針對抑制角質化或去除角質化,最常見的治療方是塗抺去角質製劑,如A酸、水楊酸、果酸、尿素等,有助於去除多餘角質,改善皮膚毛囊狀態,看起來會光滑美觀一些。但速度進展緩,每天塗抺,至少需一至數月,在治療上一定要有耐心,長期擦藥,才看得到效果,而且要了解這種情況是很難完全改善的。另外,也可以口服抑制角質化藥物,如胡蘿蔔素、魚肝油,可以直接從抑劀角質化上作用,因為原因不明,仍無法完全斷根,而且因為大多無自覺症狀,不危害健康,所以也不必太積極治療。對於口服合併外用藥物治療仍不見效者,還可以考慮以下幾種醫學美容方法:(1)鑽石微術:以細鑽石探頭去除角質栓塞,(2)微晶磨皮:以細砂粒吸附角質栓塞,(3)雷射磨皮:二氧化碳雷射、鉺雷射蒸發角質,(4).脈衝光治療:減少毛孔栓塞。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汗管瘤(Syringoma)、粟丘疹(Milia)、扁平疣( Verruca planae ).
汗管瘤俗稱眼睛周圍的小肉芽,是真皮中汗管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腫瘤,好發於青春期以後的女性,但男性也不少見。主要分布在眼睛周圍,以下眼瞼最為常見,偶爾於臉頰,甚至腋下、肚臍周圍等處可見,呈現一顆顆約1~2mm大小的膚色、或略帶有黃色的丘疹。其形成的原因與遺傳體質及荷爾蒙等因素相關,所以常可見家中成曾員有不同嚴重程度的汗管瘤。治療方式可以用汽化性雷射來處理,術後會有約一星期的傷口結痂期,但為避免時常復發或留下疤痕,通常須接受多次雷射治療,才可達到滿意的效果。
粟丘疹也是好發於眼睛周圍,小小的黃色顆粒,其成因不明,但治療方式很簡單,只需要用無菌的器械將其挑掉即可。
扁平疣則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多發於顏面、手背及前臂等處,表現為正常皮色或淺褐色,約2~4mm直徑或稍大的圓形、橢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境界明顯。因為在扁平疣的疣體中有大量活躍的病毒,具有傳染性,當局部被搔抓時,疣體表面和正常皮膚可產生輕微的破損,病毒很容易被接種到正常皮膚上而產生新的疣體,隨著搔抓的痕跡而一排排的分布於臉,扁平疣不僅可以自身傳染,還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染給他人,因此需要及早治療。除了冷凍、電燒、雷射等破壞性治療外,還可選擇加上外用藥膏,如A酸等。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表皮樣囊
腫是一位於真皮層的堅實球形結節,來自外胚層,為先天性良性腫物,偶可因外傷、摩擦、手術時上皮細胞掉入而形成。大小可從幾mm到數cm不等。可發生在身體許多部位如皮下,軟組織內,骶尾部、卵巢、縱隔以及椎管內等。顏面尤以眼周圍、眉外、鼻根處,枕部亦不少見。外觀為堅硬,圓形小腫物如豌豆大小,不疼。囊壁為正常表皮,內含角質物,有時有膽固醇結晶,可單發也可多發。開始為小結節樣,以後逐漸緩慢增大,一般與表皮粘連,與皮下組織不粘連,可活動。病灶常反覆發炎及流膿。表皮樣囊腫的治療方法為簡單手術切除,將囊種及其內層完全切除,以避免復發。皮樣囊腫(Dermoid cyst)為胚胎發育時遺留於組織中的上皮細胞發展形成,囊腫壁由結締組織構成,內面襯有與皮膚相同的鱗狀上皮,壁內尚有毛髮,皮脂腺、汗腺等組織。囊腔內含有淡黃色油狀液體,包括皮脂,脫落的上皮及毛髮。囊腫多單發,發生在皮下軟組織深層,圓形,與基底部筋膜粘連而不能活動。長期壓迫骨面時可使骨凹陷。出生時即有,也有生後不久發生,隨年齡增長而緩慢增大,直徑一般1~4cm大小,無疼感。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及皮樣囊 (Dermoid cyst)極少數可惡變。發生在鼻根部時,應與腦膜膨出鑒別。後者位於正中,可因壓迫而縮小,X線片可見顱骨缺損。治療為手術切除,切除徹底不易復發。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膿性肉芽腫(Pyogenic Granuloma)
一種感染性、慢性炎症疾患。常見於容易外傷的暴露部位,如面部和四肢。
病灶常隆起有蒂,紅色或棕紅色,一般直徑在0.5~1.0cm,表面光滑,常有表淺潰瘍和結痂。無自覺症狀,輕度外傷易出血。病因由某些輕微的局部外傷,被低毒性細菌侵入所引起,形成局限性肉芽組織增殖。臨床上,病變呈高起的紫紅色腫瘤樣腫塊,常發生於唇、牙齦、舌、頰及口角處,表面光滑或分成小葉,呈紅黴狀,可形成潰瘍,病灶表面可覆有薄的膿性纖維蛋白滲出物。患者常不易回憶起有何外傷史。病程可持續數年無變化,少數病例可突然消失。組織病理示病變由肉芽組織構成,其中包含由血管內皮形成的很多血管腔隙。有一些成纖維細胞增生,伴炎性細胞浸潤。內皮細胞團顯示增生,造成內皮襯裏的間隙。治療可用外科切除,冷凍或鐳射治療。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角質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
角化棘皮瘤是一種可以自癒的皮膚腫瘤,臨床及病理上均類似鱗狀上皮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有報告顯示,白種人角化棘皮瘤(KA)患者中1/3可能同時發生SCC,而在淺黑膚色和日本人中則較罕見。診斷要點為皮損為堅實圓頂形結節,邊緣體面斜,表面光滑,皮色或淡紅色,中央有角栓,除去栓後則成炎山口狀。病灶通常在數周內增到1-2釐米或更大,一般半年內自行消退,會遺留疤痕。臨床上根據表現的不同可以分為3型:(1)單發性、(2)多發性和(3)發疹性。單發性多發生于中老年男性,尤以50~70歲多見。多發性則多發于青年和成年早期,部分有家族史,自癒傾向隨病期的延長而減少。部分多發性角化棘皮瘤(KA)發生在免疫抑制患者(如腎移植者),有人認為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導致角化棘皮瘤的發生,而且可使其轉化成SCC。發疹性罕見,病灶數目可成千上萬,分佈廣泛。角化棘皮瘤(KA)大多發生在面部和頸部,病灶典型特徵為表皮內陷成火山口樣,中央充滿角質,最後角栓脫落,留下萎縮性瘢痕,一般6個月內可以緩慢消退,最長可達1年。SCC好發於曝光部位,表現為浸潤性斑塊,質硬,呈菜花狀增生或疣狀損害,表面可形成潰瘍。近年來對KA和SCC是兩個獨立的疾病,或是同一個疾病、不同階段的觀點不一。有文獻支持KA 與SCC之間可以轉化的觀點。理論上兩者臨床和組織病理學各具特點,但在臨床實際中有時仍難以鑒別。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贅瘤 (Acrochordons, or skin tags)
皮膚贅瘤即俗稱的表皮小肉球、垂疣、零星肉,來自中、外胚層,為表皮的過度增生。一般病理變化可分為三型(1)蒂型:表皮常萎縮、變薄,表皮突變平,有時真皮很薄,以致脂肪細胞成為瘤的主要成分,此型可認作是脂肪纖維病(2)絲狀型:表皮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真皮可見擴張的毛細血管,腔內充滿紅細胞及黑素細胞(3)溝狀小丘疹型表皮乳頭瘤樣增生,角化過度,棘層規則地肥厚,可見角質囊腫,類似有蒂脂溢性角化病。臨床上,多分布在頸部,腋下、胯下,軀幹與上眼瞼等處偶爾可見。與遺傳體質、年紀、肥胖、荷爾蒙等因素有關。常見於年過三十與體重過重的人或是懷孕的婦女身上,剛開始是個如針尖般的小凸起,逐漸變成有柄的懸垂狀肉瘤,數目會越來越多。無自覺症狀,治療的方式很簡單,花很短的時間,即可切除或剪掉清理乾淨。
七、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膚纖維瘤(Dermatofibroma)
是良性且生長緩慢的皮膚腫瘤,大小直徑為數mm到1~2cm,當腫瘤長至一定程度(2公分以內)後不再增長,幾乎不發生惡性變化,屬於一種肉眼可辨識的良性皮下結締組織結節,多發生於30~50歲之間。臨床表現為生長緩慢之腫塊,腫瘤表面皮膚正常,皮下呈現光滑活動之無壓痛、質地硬圓形腫物,多無其他癥狀。本病可能是由微小皮膚損傷所引發的纖維母細胞反應性增生,而非真正腫瘤。好發於女性,多見於成人。臨床表現上,典型病灶為緩慢生長的圓形或卵圓形堅硬結節,直徑數mm到1~2cm,顏色棕紅、黃褐到黑褐色不等。其上方與表皮粘連,下方可自由移動。側壓時,結節中央呈微小凹窩,而不同於其他腫瘤結節。結節表面平滑或粗糙呈疣狀,常為單個,偶或為多個。好發於四肢,特別是小腿伸側,病灶常持久存在,少數亦有自行消退者。一般無自覺症狀。泛發型皮膚纖維瘤,為好發生於成人的少見類型。病灶與單個者相同,泛發而對稱,無成群簇集傾向,成批發生,常自行消退。病理上,病變主要位於真皮,可分纖維型病灶和細胞型病灶兩種。前者大都由散在的早期的膠原纖維組成,淡藍色,不規則排列成交織吻合的索條,呈漩渦狀或車輪狀;纖維間可見胞核狹長的纖維母細胞。後者由大量纖維母細胞和少量膠原纖維構成,很多細胞有圓形或卵圓形核,胞質豐富,細胞內可含脂質呈泡沫狀或含有含鐵血黃素。病灶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分界,與其上表皮常有一狹窄的正常膠原纖維帶相隔。表皮明顯增生,表皮突規則延長,伴基底層色素增加,有診斷價值。
治療原則以腫瘤切除為主,皮膚纖維瘤若去除完整並不再復發;並不適合注射類固醇或雷射治療,也不需敷用藥劑。鑑別診斷包括,老年人頸後中線的皮膚纖維瘤,在仰頭時可觸,低頭時不能觸知,一般無需手術。斜頸之胸鎖乳突肌硬結節、婦女之腹直肌硬纖維病、硬化性肌炎等等,雖是皮下腫塊,但常與肌肉相連接不會光滑活動,也非皮下結締組織。
3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脂漏性角化症(Seborrheic keratosis)
脂漏性角化(seborrheic keratosis)即是我們俗稱的老人斑。其實不一定是「老人」才會出現,有些人20幾歲就會出現,所以「老人斑」這個名稱並不貼切。它就像是皮膚的瑕疵品,好發的位置於臉上、手上及下肢,有強烈陽光曝曬的地方較容易發生。老人斑通常會慢慢鼓起來,並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越凸出。初期的病灶和曬斑很類似,只是表面稍微粗糙一些,到了晚期會越來越凸起,表面也會越來越粗糙,所以基本上它是一個表皮增生的病灶,而不是真正的色素斑。不過由於它常常會帶有褐色至咖啡色的色澤,所以一般人多半將它視為一種色素斑。治療可以用冷凍治療,即一般所謂的超低溫療法,但此法發生"發炎後色素沈澱"的機率較高。另外,也可以使用電燒去除。目前最好的方法為雷射去除,可以很精確地控制治療深度,因為老人斑除了黑色素變多之外,老人斑的表皮細胞亦隨之增生,若不把它們一起破壞是無法完全治療的。
早期的脂漏性角化症病灶可用波長532 nm的銣-雅各雷射或波長694 nm的紅寶石雷射治療,通常一次治療的療效便很好;至於突起的病灶則可使用氣化雷射如鉺-雅各雷射加以治療,效果亦不錯。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下脂肪瘤(Lipoma)
脂肪瘤(lipoma)係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因此凡體內有脂肪組織存在的部位均可能發生脂肪瘤。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皮下,它有一層薄的纖維膜包被,會有很多纖維束,縱然形成很多間隔。最常見發生脂肪瘤的部為包括頸、肩、背、臀及四肢的皮下組織。
顏面及頭皮處亦可能發生,其次為腹膜後及胃腸壁等處,極少數也可出現於原來無脂肪組織的部位。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形成較複雜的脂肪瘤,例如好發於腎臟的良性血管肌肉脂肪瘤(angiomyolipoma)。如果腫瘤中纖維組織所占比例較多,則稱纖維脂肪瘤。依臨床表現可分為獨立性脂肪瘤及多發性脂肪瘤二類。前者多為扁平橢圓形或分葉狀、質地柔軟有彈性、邊界清楚的皮下結節,不會與皮膚產生粘連,因此可推動,且表面皮膚外觀正常。
發生於深部組織,如後腹膜腔者可以轉變為惡性的脂肪肉瘤(liposarcoma),必須特別小心。多發性脂肪瘤有家族傾向,亦稱家族性脂肪瘤病,其腫瘤多較小,數目可達數百顆,常長在皮下,如有症狀或引起功能障礙者可以採手術切除之。如因頸部瀰漫性脂肪瘤堆積導致頸部運動困難,有時甚至可影響呼吸。發生於皮下的脂肪瘤大多進展緩慢,如無臨床症狀一般無須處理,也甚少發生惡性轉變,於局部麻醉後切除效果相當好。決定要手術切除的三原因:(1)求外觀好看(2)腫瘤壓迫到周圍組織(3)無法確定診斷。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年性皮脂腺增生(Senile sebaceous hyperplasia)
良性的皮脂腺增生,隨年紀會增多,臨床特徵,多發於中老年人,好發於面部或眼瞼,偶爾影響乳暈或生殖器皮膚,病灶為黃褐色限局性丘疹,呈臍狀凹陷,通常大小在半公分內,也可類似基底細胞癌的丘疹結節外形,臨床上分老年性皮脂腺增生、Fordyce病和早熟性皮脂腺增生,早熟性皮脂腺增生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傾向,發病時間較早,常於發育期或20歲~30歲期間發病。
一般病理變化為(1)為正常皮脂腺增生,故可見正常皮脂腺結構(2)皮脂腺位置極淺,幾乎與萎縮的表皮相連接(3) 皮脂腺小葉的數量及形狀增加,均開口於中度擴大的導管及毛囊漏斗部(4)皮脂腺小葉的周邊為一層小的基底樣生髮層細胞,中心為成熟的皮脂腺細胞(5) 損害邊界清楚,常由單個或數個擴大的正常形態的皮脂腺組成,中央導管短而粗,通向擴大的毛囊漏斗。
病理鑒別診斷包括(1)皮脂腺痣:表皮呈疣狀或乳頭瘤樣增生,無皮脂腺導管,皮脂腺小葉直接與毛囊漏斗連接。(2)鼻贅:損害邊界不鮮明,無呈葡萄樣簇集的皮脂腺小葉圍著中央導管,而常見異物肉芽腫。
臨床鑒別診斷包括:皮脂腺痣及皮脂腺腺瘤;可用冷凍治療,減輕外觀大小。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櫻桃血管瘤(cherry angioma)
櫻桃血管瘤又名老年血管瘤,顧名思義就是外觀如同櫻桃一般鮮紅,容易在年紀較大的人身上出現的一種血管瘤。這種血管瘤可在30歲時開始出現,隨著年紀的增加,病灶的數量逐漸增多。其分布的位置以身軀的上半部為主,但偶爾可會出現在頸及臉部。病灶的大小由1~8 mm不等,由於病灶不大所以常被認為是紅痣。此種血管瘤相當柔軟如果用力壓它的話有時會消失不見,這個特點可用來和小出血點做區分。在病理方面,櫻桃血管瘤是由許多擴張的微血管聚集所形成。這些微血管的分化還算正常,其管腔內有許多紅血球及漿細胞,旁邊的表皮有時會往內生長,形成如同頸圈一般。在治療方面,可用雷射或液態氮冷凍治療,有些病灶在治療後旁邊的皮膚會有瘀青的現象,這是由於血管破壞後,血液流出血管外所造成的,過一段時間便會消失。根據古命理書的看法,明顯的黑痣或紅痣,長在身體非緊露部位都是吉相,其實如上所述紅痣就是一種血管性腫瘤,皮膚長腫瘤是吉相?當然不可信。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纖維瘤fibroma
是來源於
纖維結締組織良性腫瘤,因纖維瘤內含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種類,因纖維結締組織在人體內分布極廣,構成各器官的間隙,所以纖維瘤可以發生於體內任何部位。其中以皮膚皮下組織最為常見,肌膜骨膜鼻咽腔及他處粘膜組織以及其它器官如乳腺卵巢腎臟等均可發生。大小不等,生長緩慢。

 

 

  

基本概述

纖維瘤(fibroma)多見於皮下,生長緩慢,一般較小、邊緣清楚、表面光滑、質地較硬、可以推動。若混有其他成分,則成為纖維肌瘤纖維腺瘤纖維脂肪瘤等。

纖維瘤由分化良好的皮下結締組織構成,多發於40-50歲成人,瘤體生長緩慢,當腫瘤發展至一定程度後一般不再增長。其中纖維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內的硬纖維瘤desmoid)可惡變,應儘早手術完整切除。  

主要類型

纖維瘤有以下幾種類型:

a.黃色纖維瘤:好發於軀幹、上臂近端的真皮層或皮下,常起自外傷或搔癢後的小丘疹,腫塊硬,邊緣不清,因伴有內出血含鐵血黃素,呈深咖啡色,瘤灶若超過1cm、生長較快,應疑為纖維肉瘤變,手術切除須徹底。

b隆突性皮纖維肉瘤:位於真皮層,突出體表,表面皮膚光滑,形似疤痕疙瘩,好發於軀幹,低度惡性,具假包膜,切除後易複發,多次複發惡性度增高,可血行轉移,應儘早切除含足夠多正常皮膚和深部相鄰筋膜的瘤灶。

c.帶狀纖維瘤:腹壁肌肉因外傷或產傷後修復性增生所成,無明顯包膜,宜手術切除。  

相關症状

腫瘤位於深部組織,無明顯自覺症状或稍有不適感。生長緩慢。形狀不規則或呈橢圓形,其長徑與受累肌纖維方向一致。腫瘤的大小與病程長短有關,直徑從數厘米到十幾厘米。腫瘤周界不清,表面光滑,無壓痛,質堅韌如橡皮。與侵犯肌肉的縱向較固定,而橫向稍能移動,與皮膚無粘連。巨大腫瘤可影響活動和壓迫神經。  

診斷要點

1.可見於全身各部,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呈現頭狀,可自由推觀。

2.亦可見有帶蒂者,增大可至數公斤,多鬆弛懸掛,觸之柔軟,有色素沉著。

3.據其組織成分與性質,又有軟、硬兩種特殊類型:軟纖維瘤又名皮贅,多見於面、頸及胸背部,有蒂、大小不等、柔軟九彈性;硬纖維瘤多發於20—40歲女性,以腹壁多見。為堅硬、無痛、無移動性、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的腫物,生長緩慢,無包膜而呈浸潤生長。切除後易夏發,且可惡變。

4病理切片可確定腫瘤性質。  

輔助檢查

1.診斷該病主要依據症状及體症,尤其是腫物特徵;

2.為了與其他病變鑒別,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  

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

纖維瘤宜早期手術切除,並適當切除相連之周圍組織。硬纖維瘤更應行早期廣泛切除。術後送病理檢查以排除惡性情況,一般不需用藥。

纖維瘤由分化良好的皮下結締組織構成,多發於4050歲成人,瘤體生長緩慢,當腫瘤發展至一定程度後一般不再增長。屬良性腫瘤,很少發生惡變,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應當正確的引導患者心理,讓患者對此病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避免患者陷入各種不良的情緒和心理中。同時,應當鼓勵患者多參加一些有益運動,尤其是各種戶外運動。如:登山,釣魚等。  

手術要點

主要是外科手術廣泛切除。放射治療和應用激素在個別病例可抑制腫瘤生長,但一般認為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可作為無法手術者的姑息治療。

該症雖具有多次複發的惡性生物學行為,但手術廣泛徹底的切除,可杜絕複發。

1.術中冰凍切片檢查

大多數病人術前雖已擬診為本病,但主要根據術中冰凍切片證實。

2.必須廣泛切除 

切除範圍必須有一定的廣度及深度。應該包括腫瘤周圍35cm的正常皮膚,肌肉、肌腱等組織及其深面一定的正常組織。如腫瘤侵及骨膜或腹膜,應一併切除。如腫瘤包繞著重要的血管和神經,應作銳分離,必要時可作血管移植。嚴重掌握截肢及半骨盆截肢的適應症

3.必須掌握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

腫瘤廣泛切除,常造成局部軟組織的缺損及重要組織裸露,必須應用組織移植修復局部。反之,只有掌握了組織移植的治療手段,方能為腫瘤手術根治創造條件。  

修復方法

纖維瘤病廣泛切除後,常有肌肉缺損或大血管神經裸露,骨、關節的外露及軟骨組織缺損,局部肌皮瓣肌瓣的修復最為理想。

其優點為:

血運豐富,易成活。

操作簡便。

立即一次修復缺損。

抗感染力強。

組織豐厚,可為良好的襯墊,可起緩衝的作用。

旋轉弧度較大,便於各方向的轉移,若形成島狀肌皮瓣,可達180º的轉位。

茲將好好部位手術後缺損的肌皮瓣修復方法分述如下

1.臀部腫塊根治術後,常有坐骨神經裸露,髂骨外露,均需較厚的組織修復,可採用闊筋膜張肌皮瓣進行立即轉移,其營養血管為旋股外側動脈的橫文,從肌肉的上中1/3交界處進入肌皮瓣。肌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5×3540cm,供區一期縫合

2.股內側腫塊根治術後,較深的軟組織缺損或大血管的暴露時,也可採用闊筋膜張肌骨皮瓣修復。

3.股外側腫塊術後,可應用股薄肌肌皮瓣修復,其血管蒂為旋股內側動脈股深動脈的分支,從肌肉的上1/3進入該瓣,長寬比例為6×24cm,供區一期縫合。

4.膕窩部腫塊切除後,常有膕動靜脈及膕神經的外露,時有腫物包繞血管神經束,如能銳性分離神經,鈍性分離血管,則肢體就能保留。可應用對側的腓腸肌內側頭肌皮瓣轉移,交腿姿勢固定。其血管蒂為膕動脈膝關節水平分出的腓腸內側血管,自該肌上極進入肌肉,皮瓣長寬比例可達8×25cm。供區植皮消滅創面

5.肩胛部好發於大於圓肌腫塊切除後,應用下斜方肌島狀皮瓣修復,其營養血管為頸橫動脈淺支的降支,皮瓣長寬比例可達10×15cm。供區一期縫合。

6.腹壁腫物切除術後,網織物修補(Nylon TeflonDacronPolyglactin等),皮膚缺損少,可直接拉攏縫合;缺損過多,可應用對側腹壁淺島狀皮瓣修復,加壓包紮。  

療效評價

治癒:腫瘤切除完整。  

其他相關

術後複發

根據2000例纖維瘤患者手術後跟蹤調查表明,其中術後1年,其中有30%的患者又出現纖維瘤,3年後的佔70%,其根本原因還在於:

手術僅僅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纖維瘤是沿著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分布的,纖維瘤的複發是不可避免;

手術本身的刺激,也是纖維瘤複發的原因之一,且往往會造成纖維瘤的其他部位轉移複發,使治療更加麻煩、困難。  

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認為與雌激素作用活躍有密切關係,好發於性功能旺盛時期(1825)在對乳腺纖維瘤進行治療時可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法,藥物治療的基本理論是運用養血柔肝舒肝理氣,軟堅散結的治療原則,均可達到從根本上消除乳房腫塊的目的。

乳腺纖維瘤在臨床上的分類

(1)巨纖維腺瘤:中年婦女多見,可見於妊娠、哺乳、閉經前後婦女,特點是生長較大,可達10CM以上或更大,偶可有肉瘤變。本病的形成與卵巢功能旺盛,機體和乳房局部組織對雌激素過度刺激的敏感性有關,雌激素水平過高,乳腺組織對其發生局部反應,從而導致本病。

(2)青春型纖維腺瘤,大多發生在月經初潮期,臨床較少見,特點為生長較快,瘤體較大,病程約在1年左右可佔滿全乳房,腫塊最大徑1-13CM

(3)普通型纖維腺瘤,此型最多見,瘤體小,生長緩慢,一般在3CM以下。  

乳腺纖維瘤的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缺點是消瘤速度比手術及西藥治療慢,優點是副作用小,抗複發率效果好,能穩定病情不擴散、不轉移,去除效果相對較好,目前接受治療的患者都比較滿意。

2、西藥治療或中藥加西藥治療:此種方法是一種激素療法,見效較快,但停藥即發,適合手術前的腫物縮小,便於手術,以及適用於生長較快的腫物。

3、手術治療:由於藥物治療並療效並不是很理想而且有局限,因此目前都採用手術進行切除。而且現在的手術方法都實行了微創,它手術切口僅為2毫米左右,手術後不影響乳房外觀。與傳統手術相比,乳腺纖維瘤微創手術還具有不需拆線換藥、恢復時間快(一至兩天即可恢復)等特點。自我院引進以來,患者好評如潮,當然也是你最佳選擇。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奶咖啡色斑與神經纖維瘤

牛奶咖啡色斑為神經纖維瘤的另一個重要體征,約40%50%的病人於出生時即存在,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且數目增多,以非暴露部位多見,其大小不一,邊界清楚,多呈卵圓或其他形狀,不突出皮膚,色斑間皮膚正常。正常人約有10%可有1個或多個色素斑,但如超過6個,其中有的直徑>1.5cm時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性。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纖維瘤與神經性纖維瘤的區別

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在臨床上常見為皮膚及皮下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發源於神經鞘細胞及間葉組織的神經內外衣的支持結締組織,神經乾和神經末端的任何部位都可發生。既可單發也可多發。但以多發為最常見,多發者即為神經瘤。

臨床表現單發的神經纖維瘤凸出於皮面,皮下也可觸及,呈圓形、結節狀或呈梭形不等。質軟硬兼有,多數較軟,成年發病較多,兒童較少發生。單發的神經纖維瘤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與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均相同。

神經性纖維瘤又稱神經膜瘤、神經瘤、神經周圍纖維瘤、雪旺細胞瘤、神經周圍纖維母細胞瘤。本病名目繁多,反映了對其來源有不同看法,歸納起來不外以下幾類:第一類:神經膜瘤或雪旺細胞瘤;第二類:神經纖維瘤或神經周圍纖維母細胞瘤,是指瘤細胞由神經內中胚葉深化而來的結締組織。神經纖維瘤可以起源於周圍神經、顱神經交感神經。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纖維瘤與脂肪瘤的區別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皮下。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複雜的脂肪瘤。脂肪瘤(lipoma)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在小兒較纖維瘤多見,凡體內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發生。

脂肪瘤有一層薄的纖維內膜,內有很多纖維索,縱橫形成很多間隔,最常見於頸、肩、背、臀和乳房及肢體的皮下組織,面部、頭皮陰囊和陰唇,其次為腹膜後及胃腸壁等處;極少數可出現於原來無脂肪組織的部位。如果腫瘤中纖維組織所佔比例較多,則稱纖維脂肪瘤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般採取手術治療,目前無根治術。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纖維瘤病
顯性遺傳引起的一種神經胚葉異常。軟纖維瘤兒童發病,軀幹及四肢近端為主多發性數毫米至數厘米的半球狀或帶蒂的腫瘤,柔軟,皮色、粉紅色或褐色,隨年齡增多增大,成年發展較慢。象皮病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的皮損常沿神經干分布,多發,為皮內及皮下軟性結節、斑塊。約10%患者產生惡變,特別是生長快、較大的損害,損害發展成神經纖維肉瘤咖啡斑,常見於軀幹,特別在腰背部,數公分大小的褐色斑片,卵園形,境界清楚。少數患者口腔出現乳頭狀瘤巨舌。近半數者智力發育不良,顱內腫瘤癲癇發作。成年病情發展較快及皮損較大者因惡性變預後不良。

疾病分類:整形外科皮膚性病科,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本病又名von Recklinghausen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由畸變顯性基因引起的神經外胚葉異常,常見為不全型和單純型。

神經纖維瘤又名纖維化軟疣、橡皮病樣神經瘤,是一種遺傳性全身性神經外胚葉異常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不一,25%50%患者有陽性家族史。本病皮膚特徵為色素斑和多發性神經纖維瘤  

疾病病因

本病又名von Recklinghausen病,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由畸變顯性基因引起的神經外胚葉異常,常見為不全型和單純型。  

病理生理

皮神經纖維瘤來自周圍神經及其間質,包括神經膜細胞。電鏡可見在膠原間質組織中Schwann細胞分支。在咖啡色斑及臨床正常的皮膚區,表皮細胞內可見巨大的色素顆粒,這在Albright症候群的正常皮膚內從未見到過。  

病理病機

1、病因:源於神經外胚葉性腫瘤,是分化較低的神經鞘瘤的一種,可以單獨出現,也可以為Recklin Chausen氏病全身症状的一部分,如為後者常伴有皮膚咖啡牛奶色素斑cafeau-lait-pigmentation),是一種先天畸形,具有家族性,患者年齡較輕,病程發展緩慢。

2、病理:此瘤多無被膜,即使有也不完整, 腫瘤內有神經組織的各種成分的增生,其中以神經鞘細胞的增生最明顯. 瘤組織內除有大量纖維組織增生外,還有大小不等的血管以及條索狀的粗大神經, 顯微鏡下和神經鞘瘤的不同處,在於無完整的被膜及瘤細胞不作柵欄狀排列。  

臨床表現

該瘤常位於上瞼,質柔軟, 眼瞼腫脹增厚,色素沉著瞼下垂,可觸及到索狀物及小結節 ,無疼痛。常可伴有青光眼虹膜睫狀體及脈絡神經纖維瘤。由於本病引起眶骨缺損可致搏動性眼球突出或凹陷,且與橈動脈一致。如腫瘤原發於肌錐內,除眼球突出外還可出現視力障礙。  

診斷檢查

早期:咖啡色斑常為最早的表現,起於幼年期,在10%~20%的正常人群中也可以見到,但如超過5塊,則提示有本病的可能。

中期:淺表神經叢的神經纖維瘤表現為可推動的珍珠結節,可有疼痛或壓痛。腫瘤在神經干內生長,致神經干彎曲、彎形,少數可致惡變。 口腔粘膜損害。少數於上齶、頰、舌或唇發生乳頭狀瘤樣損害。

晚期:內臟損害 嚴重度與皮損不相關,可有智力減退、癲癇、骨損害以及胃腸道、泌尿道內分泌系統表現。組織病理:色素斑示表皮DOPA陽性反應,黑素細胞增加,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內可見球形巨大色素顆粒。疝樣結節示切面呈灰白色,質地較堅韌,界限常明顯,但無包膜,由神經鞘細胞和神經。  

治療方案

主要為對症處理,如皮損有礙美觀者或瘤塊增大並有疼痛而疑有惡變者給予手術切除。有癲癇發作者應徹底檢查,有時神經外科手術切除後尚可能再發。

應告知患者,其子女中有50%可發生本病,必要時應考慮絕育

科學組合配方,劑型先進,療效確切,孔氏特效驗方纖瘤康復散採用中醫中藥"滲透 散結 消瘤"三聯一體綜合療法 - 能直達病灶快速溶解,超強滲透,迅速滅菌止痛激活細胞,活化機體組織。

1、阻止結塊、瘀結、腫塊繼續擴大,使已結塊逐漸變軟、萎縮、脫落。

2、防止病變細胞擴散,絞殺病變細胞。

3、修復損傷的毛細血管,打通血脈,使淤血不在聚集。

4消腫止痛,對各種瘀結腫塊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5、對全身各種不明結塊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預防方法

1、神經纖維瘤是常染色體顯性疾病,其子女是50%可能發病,故應考慮絕育。
2
、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們應注意進行自我監測。如發現腫物短期迅速增大,可能有惡變。要及時去有條件的醫院診治。
3
、出現嚴重合併症如顱內腫瘤、胃腸受累引起出血腸梗阻腹膜後巨大神經纖維瘤引起內臟受重壓等,需要手術時,必須和醫生合作。

術後護理

術後護理的目的在於觀察術後生理、病理變化、維護生命體征平穩;解除病人痛苦,滿足生理必要;早期預防和發現併發症,並及時妥善處理;指導功能鍛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
、床單位的準備:
床單位應根據不同手術而準備,病室要求應安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溫度、濕度適中,同時備氧氣、引流瓶、呼吸機心電監測儀等設備和急救藥品,各種儀器設備必須試至正常運轉後備用。

2
、病人的搬運
搬運病人原則上要平穩,盡量減少震動,頭不可過度後仰,以免引起病人血壓突然下降。
同時,注意防止各種管道脫落,採取三人平托法,分別托起病人頭頸、軀幹、下肢、保持病人身體軸線平直。

3
、術後護理——病人的臥位:
原則上要求舒適、安全;全麻病人在未清醒前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內嘔吐物及氣管分泌物易於流出,避免舌根後墜,呼吸道填塞;腰麻術後病人為避免 發生頭痛,應去枕平臥6小時;病人清醒、血壓平穩後,可根據醫囑採取體位,頸、胸、腹部手術後多採取半坐位臥式,注意安全,並要防止尾部皮膚壓瘡;腦部手術後,抬高頭部15度-20度;脊柱、臀部手術後取仰臥位或俯臥位;腹股溝手術者取低半坐臥位式;四肢手術後,患肢抬高30度。

4
、監測T.R.BP

一般術後病人體溫可略有升高,術後吸收熱,不超過38度不作處理;如體溫繼續升高,或三天後才出現發熱,則應查看傷口,檢查血常規,有無感染或其他合併症 發生;病人的脈搏、呼吸常隨體溫的升高略有改變,若體溫正常或偏低,而脈搏增快且弱,脈壓減少,甚或血壓下降時,則為休克表現;脈快、呼吸急促、困難,常為心力衰竭的表現;病人的呼吸深度,還可因胸、腰帶包紮過緊而受限,故應適當調整。

5
、傷口觀察:
應注意傷口有無滲血、滲液,敷料有無脫落,切口有無炎症等情況,如傷口有滲血,應更換無菌敷料,加壓包紮;對手術肢體,應以護架保護,並抬高患肢;對昏迷病人或病兒,應約束兩手,防止抓掉敷料;對植皮創面要制動保護。

 

那些纖維瘤適合手術?

一般情況下,纖維瘤最好不要手術,下列情況下可以考慮手術:

1)僅當局限、單發的纖維瘤瘤體有較快生長速度並伴發全身感染症状;

2)瘤體巨大出現壓迫症状,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3)瘤體巨大、影響外部面容;

4)瘤體巨大、對臟器造成壓迫和功能損害;

5)專業大夫通過病情分析後認為需要手術的。  

神經纖維瘤與脂肪瘤的區別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皮下。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複雜的脂肪瘤。脂肪瘤(lipoma)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在小兒較纖維瘤多見,凡體內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發生。

脂肪瘤有一層薄的纖維內膜,內有很多纖維索,縱橫形成很多間隔,最常見於頸、肩、背、臀和乳房及肢體的皮下組織,面部、頭皮陰囊和陰唇,其次為腹膜後及胃腸壁等處;極少數可出現於原來無脂肪組織的部位。如果腫瘤中纖維組織所佔比例較多,則稱纖維脂肪瘤

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一般採取手術治療,目前無根治術。  

神經纖維瘤與神經性纖維瘤的區別

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在臨床上常見為皮膚及皮下組織的一種良性腫瘤,發源於神經鞘細胞及間葉組織的神經內外衣的支持結締組織,神經乾和神經末端的任何部位都可發生。既可單發也可多發。但以多發為最常見,多發者即為神經瘤。

臨床表現單發的神經纖維瘤凸出於皮面,皮下也可觸及,呈圓形、結節狀或呈梭形不等。質軟硬兼有,多數較軟,成年發病較多,兒童較少發生。單發的神經纖維瘤臨床表現及組織病理與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均相同。

神經性纖維瘤又稱神經膜瘤、神經瘤、神經周圍纖維瘤、雪旺細胞瘤、神經周圍纖維母細胞瘤。本病名目繁多,反映了對其來源有不同看法,歸納起來不外以下幾類:第一類:神經膜瘤或雪旺細胞瘤;第二類:神經纖維瘤或神經周圍纖維母細胞瘤,是指瘤細胞由神經內中胚葉深化而來的結締組織。神經纖維瘤可以起源於周圍神經、顱神經交感神經。  

文章標籤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纖維瘤系顯性遺傳性疾病
有家族史。源於身體各處的神經干或神經末梢,位於皮下,多發是特點。瘤體小,可推動,質地堅韌,界線清楚,沒有包膜。切麵灰白色、半透明狀。 

治療

較小(直徑1cm內),多發脂肪瘤,一般不需處理。較大者宜行手術切除。   

在治療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對於多發者(有的患者可達百餘個),也只能先選擇影響大的、較疼痛的進行切除。尚無法根治。有的採用吸脂術,在皮膚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過多症,不留顯著瘢痕。當然,這也是局部治療。.  

手術

術前準備:清洗局部皮膚。

麻醉:採取局麻。

手術步驟:

沿皮紋切開脂肪瘤的表面皮膚。用彎止血鉗沿瘤體包膜分離腫瘤,鉗夾及結紮所有見到的血管。脂肪瘤多呈多葉狀,形態不規則,應注意完整地分離出 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組織。用組織鉗提起瘤體分離基底,切除腫瘤。止血後,分層縫合切口[圖1].

術後處理:切口敷料要妥善包紮。術後6~7日拆線。.  

手術併發症

1、麻醉意外,導致呼吸、心跳驟停,危及生命。

2、手術中損傷周圍大血管,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

3、脂肪瘤切除後「症候群」: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状,並發率約為20-30%,具體症状有:頑固性腹瀉腹脹噁心嘔吐、厭油等消化不良症状及全身乏力面色蒼白、神情倦怠等營養不良症状,這類併發症尚無有效治療方法。

4、手術中損傷周圍相鄰臟器,從而造成相應臟器的功能受損,嚴重者可引起致命後果。  

治療誤區

1. 誤區一:一刀了之、後患無窮

很多醫生在接診脂肪瘤患者時,一味追求手術治療,甚至很多的專科門診和專科醫院把消除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這個觀念對於脂肪瘤來說,不但毫無益處,而且會使患者延誤病情、白白花錢;為什麼呢?

1) 因脂肪瘤的病因(致瘤胺積聚)沒有祛除,手術後,不但使脂肪瘤複發,而且因手術刺激,很可能造成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多個;

2) 手術刺激,往往會造成脂肪瘤的移位複發,如果體表脂肪瘤在術後轉移入內臟器官上複發,不但危害大,而且治療更加困難,從而變相加重了患者病情和治療負擔,甚至出現影響臟器功能的現象,患者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這就是脂肪瘤治療要克服的第一個誤區:一刀了之、後患無窮。

2. 誤區二:見瘤治瘤、久治無效

很多醫生和專家,在遇到脂肪瘤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軟堅散結、消除瘤體,於是,各種軟堅藥品、散結藥物等一踴而上,這對其它瘤體而言,自然是無可挑剔的,也是正確的,但對脂肪瘤而言,這種方法是不完全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為什麼呢?

1) 脂肪瘤內入外出的閉塞,使軟堅散結類藥物成分根本無法循經滲析進入瘤體,所以,如何開經通絡,打開脂肪瘤組織閉塞的內入外出經絡,是脂肪瘤治療的前提和基礎;

2) 人體內致瘤酸胺成分,是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所以,有效清除致瘤酸胺,是防止脂肪瘤複發的唯一途徑;

對於脂肪瘤的治療不建議採用手術治療,除了積極的治療以外,大多數人認為脂肪瘤是由於過多的脂肪含量或肥胖,所以患者採用運動,限制飲食的方法來減少體重。  

預防保健

禁忌的食物

1、酒精和含酒精類的飲料。

2、規律飲食,早餐按時吃,吃好。

3、低膽固醇飲食。

4、不吃動物內臟。  

宜吃的食物

1、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2、進食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

3、低膽固醇食品有香菇木耳芹菜

4、日常選用的油要多用植物油,不用動物油。

5、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類辛辣食品。

6、用煮、蒸、燴、炒、拌、氽、炖的烹調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調方法。

7、多飲水、多活動。

8、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