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醫病理中區服務中心
中區委託代檢業務諮詢窗口: 聯絡人:陳定安 經理 :王美滿 專員 0919-012959 電子信箱 : pathobiopsys@yahoo.com.tw 聯絡收檢專線: 04-22628519 中區服務中心: 402台中市南區東興路一段25巷8號 全方位/品質佳/效率高/服務好 健保局特約代檢機構~4501020028 統編:99959329 中區聯醫病理服務中心

th1  


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給人類。
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的5至10月,病媒蚊一天中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
感染日本腦炎的患者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少部分的病患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頭痛、高燒、痙攣、抽搐或昏迷等症狀,最後可能導致神經、精神性後遺症或死亡。日本腦炎的恢復期較長,所造成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語言障礙等,精神性後遺症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日本腦炎病毒是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染,如果被帶有日本腦炎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了以後,就可能會感染日本腦炎,但是日本腦炎不會直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傳染。

潛伏期:

典型日本腦炎的潛伏期約5至15天。

發病症狀:

日本腦炎患者通常在經過5至15 天的潛伏期後出現臨床症狀,其典型的病況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前驅期:此時期的症狀發作快,主要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燒或輕微呼吸道感染症狀。
(二)急性期。
(三)亞急性期。
(四)恢復期:此時期的病患大部分會有神經功能缺損。

預防方法:

(一)依規定時程接種日本腦炎疫苗。
(二)居家預防:家中應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使用蚊帳,避免蚊蟲叮咬。
(三)做好個人保護措施:應避免在黎明和黃昏等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的附近活動;並宜穿著淺色的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目前沒有針對日本腦炎病毒的有效藥物,大多採取支持性療法。

預防接種建議:

目前政府提供出生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疫苗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再接種第3劑,自102年起,滿5歲以上之兒童需於國小入學前完成第4劑疫苗接種。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1  

登革熱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像這樣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所以如果稍微不注意,很容易就會成為登革熱流行的地區。
登革熱( Dengue fever),是一種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並且依據不同的血清型病毒,分為Ⅰ、Ⅱ、Ⅲ、Ⅳ四種型別,而每一型都具有能感染致病的能力。
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的登革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的病毒具有終身免疫,但是對於其他型別的登革病毒僅具有短暫的免疫力(通常約為2-9個月之間),過了這段期間以後,還是有可能再感染其他型別。例如以前曾得到過第Ⅰ型登革熱,雖不會再得到第Ⅰ型登革熱,但之後仍有可能還會得到第Ⅱ、Ⅲ、Ⅳ型等三型的登革熱。
一般我們所談的登革熱,通常指的是典型登革熱(classic dengue fever)。但自1953年開始,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越南等各地,都陸續出現了一種登革熱,主要發生於3~10歲的兒童間,這比典型的登革熱較為嚴重,並且會出現出血性徵兆的現像,所以又稱之為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更嚴重一點,甚至會導致休克的情形,所以又稱為登革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或是續發性登革熱(secondary dengue)。
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但隨著全球化發展逐漸便利,各國之間相互流通及往返也趨於頻繁,自1980年代之後,登革熱也開始有向各國蔓延的趨勢,也逐漸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了。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登革病毒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而是人在受到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後,經過約3至8天的潛伏期(最長可達14天)後,開始發病。患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已存在登革病毒,此時如又被病媒蚊叮咬,此登革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8至12天後,不僅讓這隻病媒蚊終身帶有傳播登革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另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登革熱的感染。

我們如果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叮咬了以後,就可能會感染登革熱。

登革病毒並不會直接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而傳染,而是透過病媒蚊(主要是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在叮吮了帶有登革病毒的人體血液後,登革病毒進入蚊體體腔,又進入蚊子的唾液線,當牠再叮吮其他人體之後,就會將登革病毒帶到另一個人的身體體內,使得另一個健康的人也會受到登革熱的感染。

登革熱傳播方式

台灣主要傳播登革熱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這些蚊子的特徵都是身體是黑色的,腳上有白斑。其中埃及斑蚊的胸部兩側具有一對似七弦琴的縱線及中間一對黃色的縱線,喜歡棲息於室內的人工容器,或是人為所造成積水的地方;白線斑蚊則是中胸楯板部位中間,有一條白色且明顯的縱紋,並比較喜歡棲息於室外。一天叮咬人的高峰期約在日出後的1-2小時及日落前的2-3小時,此時外出時可要特別留意!

登革熱病媒蚊

潛伏期: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

在登革熱的潛伏期間。病人血液中存有登革病毒(這時期稱作病毒血症期),是病毒是最容易傳染的時候。如果感染者在這個時期被斑蚊叮咬,那麼這隻斑蚊將感染登革病毒,而這個病毒在蚊體內經過8-12天的增長繁殖,這隻斑蚊就會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一般來說,會叮人的蚊子的壽命約為一個月左右)。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蚊內的登革病毒傳染給另一個人,使下一個人在經過3至8天的潛伏期,也會發病。

登革熱的潛伏期

發病症狀:

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有些人感染登革熱時,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生病症狀。而典型登革熱的症狀則是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若是先後感染不同型別之登革病毒,有更高機率可能成為「登革出血熱」,登革熱出血熱除上述典型登革熱症狀外,另會有明顯的出血傾向,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50%,所以民眾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登革熱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而其典型症狀敘述如下:

典型登革熱:

一般人感染登革熱,會有高燒、全身酸痛等症狀,由於類似感冒,經常會被忽略。惟需注意的是:典型登革熱除了有突發性的高燒(≧38℃),且還會有肌肉、骨頭關節的劇痛、轉動眼球或按住眼球時,前額及後眼窩會感覺特別的痛,所以常常會聽到老一輩的人會提到「斷骨熱」或「天狗熱」,其實指的就是登革熱。此外,登革熱有時候,也會伴隨皮膚出疹的情形(先發生於胸部及軀幹,而後擴散至四肢和臉部),而像這樣的皮疹,常會令人感到無比的搔癢跟疼痛,也是跟一般的感冒及過敏不同的地方。

登革出血熱:

登革熱有四種病毒型別,第一次感染某型發病後,可引起身體對該型病毒的終身免疫。但若又感染到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時,將可能發生「出血性登革熱」,它與典型登革熱的症狀相當類似,會有: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情緒顯得煩躁不安等,但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後者會有並有明顯出血現象(如: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這是典型登革熱較為少見的症狀;當登革出血熱之血漿滲出很多時,病患會呈現四肢冰冷、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此時又稱為「登革休克症候群」。如果沒有及時就醫或治療,死亡率可以達到50%,所以可千萬不能以掉以輕心!

登革熱發病症狀

預防方法:

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且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並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的可能性,所以民眾平時應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此外,民眾平時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

(一)一般民眾的居家預防:

家中應該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掛蚊帳,避免蚊蟲叮咬清除不需要的容器,把不用的花瓶、容器等倒放。家中的陰暗處或是地下室,可噴灑合格之衛生用藥,或使用捕蚊燈。家中的花瓶和盛水的容器必須每週清洗一次,清洗時要記得刷洗內壁。放在戶外的廢棄輪胎、積水容器等物品馬上清除,沒辦法處理的請清潔隊運走。平日至市場或公園等戶外環境,宜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防蚊液(膏)。

(二)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澈底落實「巡、倒、清、刷」:

1.「巡」─經常並且仔細巡檢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倒」─將積水倒掉,不要的器物予以分類或倒放。

3.「清」─減少容器,留下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刷」─去除斑蚊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三)感染登革熱民眾,應配合的事項:

(對病人、接觸者及周圍環境之管制)

如果發現疑似感染登革熱之患者,通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患者應於發病後5日內預防被病媒蚊叮咬,且病房應加裝紗窗、紗門、 或噴灑殺成蚊藥,病人應睡在蚊帳內。防疫單位應進行強制附近的孳生源清除工作,並依相關資料綜合 研判後,經過評估,如有必要,實施成蟲化學防治措施。登革熱患者周遭可能已有具傳染力病媒蚊存在,所以應調查患者發病前2週以及發病後1週的旅遊史(或出入場所),確認是否具有疑似病例。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由於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感染登革熱的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師的囑咐,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就可自行痊癒。

此外,對於較嚴重的患者,一般會採「支持性療法」,就是提供患者抗生素,或是注入營養液等藥物治療,藉這種方式來協助感染登革熱的患者恢復體力或增強抵抗力。

預防接種建議:

登革熱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之疫苗。

【登革熱疫苗小常識】

登革熱疫苗其實從1970年代即已展開研究,但因為登革熱病毒共有四種型別,所以在疫苗研發時,必須考量能夠同時符合對抗四種型別病毒的保護力。

但疫苗難免會有副作用,在登革熱疫苗的試驗中發現,單一型別疫苗的副作用很輕微,但四種型別疫苗的副作用卻常發生且較嚴重;此外,只要疫苗缺乏其中一型抗體,一旦被感染到缺乏的那種病毒時,反而更容亦增加登革出血熱的發生機率、疾病嚴重性(毒力)與流行的潛在危機等。

因此,在尚未有經人體試驗證實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被核准上市前,建議民眾應加強自身的防蚊措施,並積極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才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之道。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5028_024138107_2  

腦部不正常放電

腦是人體的總司令,一旦發生病變,對腦神經細胞的傷害,常是永久、無法挽回
的破壞。
醫療科技進步,健檢機構紛紛推出腦血管檢查,可以看出怎樣的腦部危機?
腦部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可謂人體總司令。與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腦
部出現問題,可以用各式各樣的症狀來表現,因此臨床上有時候不容易早期且正
確的診斷腦病變。更重要的是,腦部無可取代,絕大部份的神經細胞不會分裂或
再生,因此受到破壞常是永久的傷害。
最常見且嚴重的腦病變是腦中風,也就是腦部的血管出現阻塞或破裂,而引
起相關的症狀。腦中風是國人的第三大死因,更是致殘率最高的疾病,每年台灣
約有3 萬人罹患腦中風。由於中風後需要家人的照護、長期的復健,以及龐大的
醫療費用,因此造成家庭、社會及醫療保險的重大負擔。
至於腦部腫瘤發生率不高,但卻如同不定時炸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
上,且目前臨床上能夠被治癒的腦瘤相當少,部份的腦瘤甚至相當惡性,5 年存
活率極低。因此,如何有效且早期診斷腦病變相當重要。
診斷腦病變的利器
健檢常做的腦部檢查包括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CT)、腦波及神經超音波等。
以下簡單介紹這些檢查的應用與限制。
 腦部磁振造影
特色: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完整檢查腦部組
織及顱內血管的結構。因此,包括腦部腫
瘤、腦血管異常(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
以及無症狀的腦栓塞(中風),都可以藉由此
項檢查排除;且磁振造影檢查一般無須施打
顯影劑,也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因此是應
用最廣的一項檢查。
缺點:磁振造影的檢查費用較高,檢查時間較久,且偶爾會有病患因為機器運作
聲過度吵雜,或害怕獨自待在密閉空間等因素,而無法完成檢查。此外,身體如
果有磁性植入物,如心臟節律器等,不能接受磁振造影檢查。
 腦部電腦斷層
特色:主要用來評估腦組織及相關構造是否有異常,如腦部腫瘤或無症狀的腦栓
塞(中風)等。至於腦血管的部分,如果要使用電腦斷層檢查來評估顱內血管是否
有狹窄、阻塞,或者血管瘤等病變,則需要在攝影時同時施打顯影劑。電腦斷層
檢查的費用較磁振造影掃瞄為低,且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是目前非侵入性的腦血管
相關檢查中解析度最高的一
種。
缺點:電腦斷層檢查有輻射
線,且對於腦部病變的靈敏性
與特異性不如磁振造影掃瞄,
加上顯影劑本身需要經由腎臟
排出體外,對於腎臟功能異常
的人可能造成傷害,因此相較
於磁振造影,常規的頭部電腦
斷層檢查在健檢的應用較小。
 腦波檢查
特色:主要評估大腦皮質層細胞的活動能力。腦波和磁振掃瞄及電腦斷層不同,
無法看見腦部的細部結構,但如果有病變影響到正常的腦部組織,腦波就可能偵
測到異常的細胞活動。
腦波最重要的用途在於偵測大腦皮質不正常的放電,也就是俗稱的癲癇或羊癲
瘋。由於癲癇的表現各式各樣,包括反覆性的暈厥,不明原因的手腳抽搐等都可
能是癲癇發作,因此腦波的檢查有助於排除相關的臨床問題。
缺點:腦波的檢查無任何限制,費用不高,但檢查出腦組織及腦血管病變的機率
(檢出率)較上述兩者偏低。
 神經超音波
特色:包括頸動脈超音波及穿顱彩色超音波兩項檢查。顧名思義,頸動脈超音波
看的是頸部的血管,穿顱彩色超音波看的是顱內的血管。頸動脈超音波是目前臨
床上用來篩檢頸動脈病變最方便準確的工具。由於頸動脈狹窄是目前引起腦中風
很重要的病因,更重要的是嚴重的頸動脈狹窄除了吃藥以外,更可以藉由支架的
置放或者開刀得到有效的治療。此外,藉由頸動脈超音波量測到的頸動脈內膜厚
度,更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出現心血管病變的機率。而穿顱彩色超音波是藉由測量
血流的流速,來判斷血管是否產生病變,看的是腦部的大血管是否有狹窄或阻塞
的情形。
缺點:和頸動脈超音波不同,穿顱彩色超音波是藉由量測血流的流速來判斷血管
是否產生病變,無法直接看到血管的粗細狹窄,因此屬於較為間接的評估方式。
另外,有大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受檢者會因為顳側頭骨較厚或鈣化,使得超音波
的穿透力下降,因而無法使用此項檢查評估顱內的腦血流情形。
選擇適當的檢查揪出腦病變
總之,如果想要用一項檢查來排除大部份的腦部病變,且不考慮費用,磁振造影
應該是最佳的選擇。如果因為某些因素無法接受磁振掃瞄,又擔心有腦部病變,
如腦腫瘤等,可以選擇電腦斷層檢查。如果本身是腦血管病變的高危險群,應該
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再次強調的是,這些檢查本身都有所謂檢出率的限
制,並不是檢查結果正常,就代表腦部沒有任何問題。
平時也應注意身體警訊,避免釀成重大傷害。腦有病變時,原本頭骨內正常
的腦組織會受到影響,一方面可能引起腦壓升高造成頭痛,另一方面腦部原本所
掌管的功能會產生障礙,若有以下腦部警訊請盡速就醫:
1. 近期發生嚴重且無法解釋的頭痛或頭暈。
2. 個性或生活習慣改變。
3. 手腳無力或感覺異常。
4. 視力或視野缺損。
5. 失去平衡感。
6. 大小便障礙。
另外,預防勝於治療,想要護腦,最重要的是遠離腦中風的危險因子,避免高血
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殺手,飲食均衡清淡,養成運動習慣,避免肥胖,
才能讓「人體總司令」不提早傷亡。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4  

陰道滴蟲(Trichomonas)

陰道滴蟲是什麼?

滴蟲是一種極微小有鞭毛的原蟲生物,用肉眼無法看到,須在顯微鏡下觀察,一般都是經由性行為而感染‧

感染陰道滴蟲症會有什麼症狀? 

陰道滴蟲症是由滴蟲(白帶蟲)所引起的一種性病,好發在35歲至50歲的年齡層。女性感染滴蟲後,陰道會產生黃綠色泡沫狀或米慷狀有惡臭的分泌物﹙即一般所謂白帶﹚,有時會有外陰癢或是下腹部輕微疼痛的症狀,嚴重會導致陰道黏膜腫脹、發紅、充血,致陰道奇癢無比。

男性患者少數可能會有尿道分泌物,偶有輕微發癢、腰部疼痛等症狀,淡大多數感染滴蟲的男性患者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症狀,因此男人常成為陰道滴蟲之帶原者。

陰道滴蟲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 

陰道滴蟲長期存在陰道內會損傷子宮頸,導致子宮頸反覆發炎症狀,長此以往有導致子宮頸癌之危險,感染滴蟲所造成的跨下癢及其它身體症狀對患者生活影響甚巨,因此若有任何不適宜儘早就醫。

不小心感染陰道滴蟲要怎麼辦?

陰道滴蟲症是一種完全的性交傳染病,沒有性行為的人幾乎不會感染,相對的,有多數性伴侶的人則很容易感染,陰道滴蟲症臨床上採用Flagyl來治療,須注意的是患者的性伴也須一併接受治療,以免交互感染 ,平常多食用乳酸菌食品可以達到預防保健的效果。

  • 病原體:陰道滴虫(Tricomonas vaginalis).

  • 症狀: 男性幾乎完全沒有症狀,女性會有黃綠色泡沫狀有惡臭的白帶,陰部搔癢.

  • 檢驗: 取分泌物,在顯微鏡下可看到陰道滴虫證實.

  • 治療: 吃藥或陰道塞劑皆可,但是要同時治療男性伴侶,否則很可能又會再次感染喔!

  • 不治療的話: 局部不適.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1  

疥瘡

  • 病原體: 疥蟲(Sarcoptes scabiei).

  • 症狀: 嚴重搔癢,特別是晚間,皮膚點狀紅疹.此病除了性接觸外,接觸患者衣物寢具也可能傳染,軍隊與安養院中就常有這類感染.

  • 檢驗: 可在感染部位找到蟲體而證實.

  • 治療: 局部塗抹特殊殺蟲劑,衣物寢具環境也需消毒

疥瘡感染症

 
疥瘡是由人疥蟎所引起,疥蟎會寄生在皮膚表層,特別在人體皺摺處及柔軟的地方,包括手指間、腳趾縫、肩胛骨、腕、肘、腋下、腰、乳頭、陰莖、屁股等。
免疫能力較差、年長、失能、操勞過度者,可能會感染較嚴重的結痂型疥瘡﹝挪威疥﹞ (Crusted / Norwegian Scabies),患者身上會出現厚痂皮的疹子,內含大量的蟎及卵;致命性不會比一般疥瘡高,但因疥蟎寄生的數量較多,可能多達上千隻,甚至百萬隻,傳染力較強;患者身上的蟎會掉落在衣服、床鋪及傢俱上,因此感染挪威疥的患者必須盡速進行治療,避免造成大流行。

> 疾病資訊

傳播方式:

接觸患者的皮膚、衣物、床舖或傢俱皆可能被傳染,疥蟎在成人間常透過身體親密接觸傳染。疥瘡傳染性很高,患者應格外注重個人的清潔衛生。

潛伏期:

人第一次感染約2至6週才會出現症狀;若為二次感染,症狀約1到4天就會出現。

發病症狀:

典型症狀為皮膚劇癢,至夜間時更為嚴重。感染疥蟎後,人體對疥蟎及其排泄物產生過敏反應,因此皮膚上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症狀,有時因劇癢抓傷引起疼痛,並導致細菌感染。

預防方法:

(一) 注重個人清潔衛生。

(二) 避免接觸患者的皮膚、衣物及床鋪,患者的房間必須澈底清理。

(三) 患者及接觸者﹝尤其親密接觸者﹞都必須接受治療。

(四) 外宿時選擇每天會更換床單及被單的旅館,尤其在環境衛生不良的地區。

(五) 最好一人一張床,若有不同人使用同一張床,最好更換床單及被單。

(六) 不要讓別人睡自己的床或使用自己的寢具,衣服也不要互相借穿。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

(一) 經醫師診斷確定後,使用滅疥藥物,必須從脖子塗抹到腳底,全身都要塗到,如背部、屁股縫、陰部、肚臍、手指間、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須澈底塗遍,不應只塗抹發癢部位;並遵守藥物標示及注意事項。

(二) 疥蟎離開身體2至4天後即會死亡,故治療開始前3天內,患者使用的床被單、衣服均須用60℃以上的熱水清洗並以高熱乾燥,無法清洗或乾洗的衣物,密封於塑膠袋兩週。患者衣物要與未患病者分開處理,並持續高溫處理至患者藥物停止使用為止。

(三) 除去疥蟎及卵後,皮膚發癢及疹子約需一個月才會全部消失,此時可使用止癢的外用及口服藥物,以緩和症狀。若治療後2到4週皮膚仍會發癢或疹子再度出現,可能需要再次治療。

(四) 初次感染疥瘡約2至6週才會出現症狀,然而無症狀時也具有傳染力,因此若疑似感染,可先塗抹治療藥物。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604_181727053_2  

梅毒(女性) Syphilis

梅毒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感染,其傳染途徑主要為性交或是 親蜜接觸,同時也可以在懷孕當中由子宮傳染給胎兒或是生 產時經產道(子宮頸,陰道),傳染給胎兒。梅毒的傳染原, 是梅毒螺旋桿菌(Treponema pallidum),此菌尚無法以人工 培養液做培養,表示離開身體組織,即無法存活。
[臨床症狀]
梅毒螺旋體會由身體血液,傳給全身的器官,若未經治療,依其症狀出現的早晚,將梅毒分為三期,第一及第二期的症狀都是"可恢復的"。
梅毒第一期:約感染後三週(10-90 days均有可能),初次感染的部位(一般多在生殖器上),會出現單一,無痛性,邊緣
略硬的潰瘍(>0.5 cm),形狀似車輪,此潰瘍也可能出現在口腔,咽喉,手指皮膚,肛門,會陰等部位,一般持續2-6週
後,自然消失,不留任何疤痕。同時病人多半會有無痛性淋巴腫大的現象。梅毒第二期:若是未經治療,梅毒螺旋體由身體血液,傳給全身的器官,一般從感染後6周至六個月,開始發生梅毒第二期的症狀:主要仍是皮膚的疹塊或腫塊,遍佈全身,手腳會更嚴重,數周後,會產生乾燥脫皮的現象,同時全身均可能有淋巴腫大,並伴有發燒,頭痛,關節痛,
肌肉痛,厭食,喉嚨痛的現象,並引發腦膜炎,肝炎,腎臟炎,全身毛髮及頭髮均有脫落現象。此期的症狀無論
有無治療,仍可在數星期後自然痊癒,但有可能反覆發作,且皮膚疹塊處均為梅毒螺旋體聚積處,傳染性極強。

梅毒第三期:梅毒螺旋體侵犯骨骼,腦中樞神經,心臟血管,全身皮膚,臉部等,引起任何身體系統均受感染,腦膜炎,
骨骼腫塊或是潰瘍形成,最常見於臉部,軀幹及四肢,產生潰爛穿孔。此期由於侵犯中樞神經,可產生神經性梅毒症候群,包括腦膜炎,脊椎炎,腦血管炎,可能產生癱瘓,視神經發炎或萎縮,聽力受損等現象。

[梅毒的診斷]
1,梅毒螺旋體可直接用Darkfield 或是免疫螢光法,於顯微鏡下直接檢視。2,PRP, VDRL是基本的梅毒篩檢項目,由於只取病人血清做試驗,一般若有單核球感染,瘧疾感染,都會干擾此項檢驗,假陽性的機會很多,而其判定要≧1:32才有意義。3,當檢驗VDRL為陽性反應,應該做進一步的檢查,FTA-ABS及MHA-TP,這兩項是專門針對梅毒抗體及抗原做的檢查,因此準確度高,其結果足以判定到底有無梅毒感染。

[梅毒與懷孕]
依照目前的產前檢查流程,在第一次產檢時及約懷孕28-30週時,均會檢驗VDRL,若為陽性反應,醫生會安排檢查FTA-ABS及MHA-TP,若確定有梅毒感染,未經治療,胎兒會有先天性梅毒的產生,產生顏面畸型,智能不足等情況,因此孕婦需以盤尼西林肌肉注射治療,每星期注射一次,連需三星期即可,此後應該每個月再定量檢查一次,若倍數有高於前次檢查四倍以上,應該再繼續以盤尼西林治療,胎兒即無得梅毒的可能,當然出生後胎兒會另外再做VDRL等檢查,以確定是否有感染。
[梅毒的治療]
梅毒的治療很簡單,因為以盤尼西林即可得到很好的效果,只是依照不同的時期及嚴重程度,有不同的用藥時程及劑量而已。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V9S1PCAJI3U24CA60ZN53CAJN4PZTCA5IYJBRCAQ8AUMACAXDRC52CAM2C5W0CAE5OVQWCADW9PSGCA3I5GHUCA7I0BHJCABWB6BECA9PT28TCANNUMK2CANFMD32CAUFOHI3CAJNY824CADWWG0W  

生殖器皰疹(女性)Herpes

[臨床症狀]一般感染後,有可能沒有症狀,而由脫落的皮屑組織傳染, 若有症狀,一般潛伏期為2-12天,然後男生在陰莖上(或是龜頭, 冠狀溝,尿道,會陰部),女生在陰蒂,尿道口,陰唇內外,子宮頸 及會陰部出現群集的水泡,很快水泡破裂,會產生非常疼痛的潰瘍, 約兩星期會消失,整個痊癒約需15-20天。沒有症狀時亦會由會陰部或 生殖器上脫落的皮屑組織傳染。由於個人免疫力,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皰疹的臨床症狀出現的時間,病程長短,都會有不同,沒症狀不代表 沒感染。感染過的人,一年再復發五六次的都很常見,復發前,通常 會有,搔癢,疼痛的現象。由於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點免疫作用, 復發時的症狀,可能會比較輕微,痊癒也會比較快些(10天)。一般在 壓力大,疲倦,月經來時,生病時,懷孕時比較容易復發。 新生兒若有感染,出生24小時後,一般除皮膚,口腔,眼睛黏膜均 可能出現水泡,出生七至十天,容易發生肺炎,肝功能異常, 凝血異常,腎上腺異常,然後十天至一個月左右出現腦膜炎的現象, 死亡率很高。

[皰疹的診斷] 其實目前,要將皰疹病毒做分型檢驗,並無100%準確的血 清抗體檢驗方式,最準的檢驗方式是在發病時做病毒"培養", 直接檢驗病毒的核酸及抗原,直接檢驗的方法包括:組織病理,細胞病理, 免疫螢光(FA),電子顯微鏡,免疫酵素(IA),酵素免疫(EIA),核酸探針(NAPs), 及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方法。由於皰疹病毒分Type I(90% 感染口角及結膜)及type II(<90% 引起生殖器水泡),且經常有交互感染 的情況,目前還沒有能力分辨是哪一種type。 [皰疹與懷孕] 根據美國的統計,新生兒皰疹的發生率為每1000個活產胎兒中有2-5個。 在沒有症狀時自然生產,胎兒受感染的機率為0.3%,有症狀(水泡)出現時, 則感染的機率大增(50%)。統計起來,胎兒在自然生產(經過陰道)感染的有86%, 生產後感染的有10%,而胎兒在母體中即感染皰疹病毒的機率並不高(4%), 且若20週前有子宮內感染,胎兒多半會有流產,死產,水腦,脈絡膜視網膜 炎(眼睛),因此若產檢至20週以上仍無問題,到生產時你本人若無症狀, 大概只需要剖腹生產,胎兒就多半沒問題了。若是生產時你正好復發, 則剖腹生產仍能降低感染率至15-20%。

[皰疹的治療] 皰疹的治療很簡單,因為無法治癒,只能在急性發作期時,給予 acyclovir,zovirax等抗病毒藥物,縮短發作時間而已。增強身體抵抗力, 可以減少復發次數。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920142616507_2  

淋病 (男性)Gonorrhea

淋病是什麼?

  • 淋病為性接觸感染的疾病之一,其傳染方式是由帶有淋病雙球菌的淋病病人藉著性交傳染他人,而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炎症反應的疾病(須經尿液、分泌物檢查及醫師診斷)。

  • 淋病的症狀?

  • 男性:尿道流膿、灼熱刺痛、排尿疼痛。女性:白帶增多,異色異味(80%自覺症狀不明顯)。

  • 病如何傳染?

  • .與患有淋病的人發生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可受到傳染(約經2-7天後發病)。.母親若是感染到淋病,生產時淋病雙球菌,經由產道使新生兒的眼睛受到感染,導致失明,而非先天性遺傳。

  • 淋病的併發症:淋病未治癒,主要會造成男性輸精管阻塞或女性輸卵管阻塞,而引發「不孕症」成為「絕後」其他亦可侵犯眼睛、心臟、骨盆腔等引發嚴重之合併症。

「超級淋病」指的是什麼?所謂「超級淋病」是表示,所傳染到的淋病雙球菌對盤尼西林有抗藥物,用盤尼西林完全無效,須選擇其他抗生素治療。台灣地區目前50%以上的淋菌都屬於此種。

如何預防淋病的感染?

1.避免與配偶或固定性伴侶以外的人發生性行為(性伴侶有疑似性病症狀,則拒絕與其發生性關係)。

2.使用保險套減低感染的機會。

3.事後用溫水漱口及沖洗(小腹以下)。

4.多飲水,事後加壓放尿。

患了淋病的人要注意那些事項?

1.儘快請醫師診治。2.請勿自行亂服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3.治療期間多喝開水,除了酒、辣椒、刺激性食品以外,沒有特別的飲食禁忌。4.避免過度的疲勞與熬夜。5.內褲與家人衣物分開洗滌。6.請您的配偶或接觸者一同接受檢查與治療。7.病癒後應依照醫囑繼續接受定期檢查。8.為預防同時感染梅毒或愛滋病,應抽血接受血清檢查。

染患淋病的人是否會同時感染梅毒或其他性病?有些人常有一種錯誤觀念,以為患淋病就不會感染梅毒,認為梅毒菌與淋菌是相互剋制的,會以毒攻毒,其實,這是不種錯誤的想法,因為性病的細菌是不會互相剋制,染患了淋病,同時亦可能染上梅毒,軟性下疳或其他性病。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披衣菌(男性)Chlamydia

50%以上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由衣原菌引起的,其潛伏期7~14天,甚至長達六星期。 男性─排尿時搔癢感、灼熱感、微痛、併發攝護腺炎、副睪丸炎、尿道狹窄、大部份男性尿道症狀較明顯,10%~20%無症狀。 女性─陰道分泌物多、呈黃色、小便灼熱感、頻尿、陰部悶痛、小腹發脹、自覺症狀較少,約80%無症狀。可併發骨盆腔炎、不孕症,如懷孕期間感染,引起流產、早產、死胎的機會很高。

th3  


【隱形的殺手:披衣菌感染!】


■什麼是披衣菌感染?

披衣菌感染歸屬為細菌性的性傳染病。

■什麼是披衣菌?

□披衣菌是一種在構造上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
□病原體為Chlamydia trachomatis。
□僅能生存於細胞內,所以是一種絕對細胞內寄生的細菌。

■披衣菌感染的機轉為何?

□披衣菌菌體的大小約0.3至0.5um,外層為細胞壁與抗原蛋白,內層的構造稱
為「基體」(Elementary body) ,具有感染性。
□感染方法:主要是藉由人體的吞噬細胞將「基體」吞噬而進入吞噬細胞內,
有點像是孫悟空進入金角大王的肚子裡面開始作怪。
□當基體進入細胞後,隨即進行型態的改組,變成較大而且不緊密的「初體」
(Initial body),然後繼續分裂繁殖,不斷生長。
□當「初體」分裂至足夠數量後,又再重組為「基體」,許多「基體」會在細
胞之內聚集形成「包涵體」(Inclusion body)。
□當細胞養分耗盡時,細胞破裂將「包涵體」釋出,「基體」分散,再繼續分
別感染其他細胞,就像外星怪物一樣,源源不絕!
□以上過程約以24至48小時為一個生活週期,可以想見其感染的速度。

■為什麼會得到披衣菌感染?

通常披衣菌是藉由性行為傳染、精液、陰道分泌物或血液都可攜帶披衣菌,若
接觸到這些體液就有可能導致感染。

■什麼人會感染披衣菌?

□披衣菌是目前傳播最廣的一種性傳染病,在美國估計約有四百萬的感染人次
,但是這個數目也只是保守的估計,因為通常披衣菌的感染症狀並不明顯,
而且不易發現,也就是如此,所以患者不會尋求醫療諮詢,在持續感染下,
更易造成併發症與後遺症。
□一般而言,披衣菌比較常見於有性行為的青少年,估計的流行率約為百分之
四十五。根據紐約衛生局的報導:目前每年感染披衣菌的患者是生殖道皰疹
與濕疣的四倍以上。

■披衣菌感染的發生率為何?

□披衣菌感染的發生率於不同的地方所作不同的的研究與統計之間的差異很大
。一般文獻報導普通婦女的帶菌率約為百分之零點五至百分之八。
□根據「新竹東元綜合醫院」於1997年間的統計,在五百六十六位不孕症夫婦
當中,有百分之十一點五的帶原率,而在三百一十五位控制組中的帶原率為
百分之三點五。

■披衣菌如何傳染?

披衣菌是藉由人與人的直接接觸而感染,幾乎絕大部份是由性行為傳染,生殖
道的感染可能經由性行為導致咽喉的感染,被感染的人同時可能出現眼部的症
狀。孕婦在生產時可能垂直感染給嬰兒。

■若感染披衣菌會有何種症狀?

通常初期披衣菌的感染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之後會隨著感染時間越久,症狀逐
漸出現。然而,常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症狀的出現也時常好好壞
壞。

男性常見症狀包括:

□尿道分泌物
□睪丸腫脹
□小便疼痛
□陰莖開口處有刺激症狀

女性常見症狀包括:

□約有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的女性患者沒有症狀
□陰道分泌物增加
□小便疼痛
□下腹疼痛
□性交疼痛
□噁心嘔吐發燒等等
□不規則陰道出血
□慢性子宮頸發炎,發生率約百分之五至十五
□輸卵管炎症

■披衣菌感染有哪些特性?

□潛伏期很難確定,可能七天至十四天或更久。
□可傳染期不知,經常會復發。
□有很強烈且普遍的感染性,治癒後仍會再得,不具有免疫性。
□目前不是報告傳染病,無須檢疫。
□目前尚無疫苗可供注射。

■披衣菌感染對懷孕有何影響?孕婦遭感染後對新生兒有何影響?

□披衣菌感染容易導致子宮外孕的發生率明顯上昇。
□孕婦遭披衣菌感染若未治療,有百分之五十的機率造成新生兒結膜炎,容易
導致新生兒失明。有百分之二十的機率導致新生兒肺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嚴重時甚至引發死亡。

■披衣菌感染導致不孕症或子宮外孕的機轉為如?

□急性期的直接傷害:披衣菌引發的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與卵巢
發炎,由發炎反應直接導致組織的損傷。

□隱形的慢性殺手:由於披衣菌感染通常沒有症狀,因為不易發現也就常未治
療,長期的發炎反應導致輸卵管阻塞,輸卵管水腫或骨盆腔沾連。

□頑強的病原體:披衣菌是細胞內寄生的病菌,若未接受徹底的治療,常有持
續且無症狀的感染,即使是體內的細胞防禦機轉已經啟動,披衣菌仍能在這
些吞噬細胞內繼續造成續發性的影響,根據1994年的報導,批衣菌能夠在如
巨噬細胞內存在,引發免疫的反應。即使在接受抗生素的治療後,仍能在骨
盆腔沾連組織中偵測出披衣菌的DNA。

□可怕的免疫反應與免疫記憶功能:

☆「熱休克蛋白質」(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蛋白
質,可以稱之為「細胞內的守護者」(Intracellular housekeeping
protein),其功能在於幫助細胞內其他蛋白質的合成、利用與輸送,在
細胞快速生長與分化時,例如胚胎分裂,早期懷孕,發炎或毒性反應時,
熱休克蛋白質的產量會明顯增加。根據醫學報導,熱休克蛋白質是胚胎生
成(Embryogenesis)時第一種產生的蛋白質。

☆熱休克蛋白質根據不同的分子量及引發性,可細分為「熱休克蛋白質60」
(Heat shock protein 60 kDa, HSP60), 「熱休克蛋白質70」(HSP
70)與「熱休克蛋白質90」(HSP90)等等。

☆由於披衣菌抗原中的「熱休克蛋白質60」(HSP60) 與人類本身的「熱休
克蛋白質60」之氨基酸序列(amino acid sequence) 有百分之四十八相
同,所以當披衣菌感染時,同時也會誘發人類「熱休克蛋白質60」的基因
轉錄與表現(Gene transcription & expression), 因此人類的免疫系
統會對於自己體內的HSP60產生「自體免疫」(Autoimmunity) 的抗體,
表現型態如Anti-HSP60。在HSP60基因轉錄時,也被證實可以誘發體內「
單核吞噬細胞」(Mononuclear phagocytic cell)的活性;另外,內皮
細胞(Endothelial cell)與細胞免疫系統如T淋巴球等防禦系統,也都
業已證實會被活化。

☆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記憶功能,能夠在重複感染的情況之下,大量且
迅速地產生免疫反應,所以於重複或持續性的披衣菌感染時,組織的破壞
也就不可避免,其破壞的程度遠超乎想像,輸卵管病變與子宮外孕的發生
率當然明顯上昇。

☆接受「試管嬰兒」與「胚胎植入」等不孕症治療的過程中,也是細胞快速
生長與分化的時刻,此時若有不良的免疫反應,其成功率會明顯下降,即
使懷孕成功,早期流產的機率也明顯增加。

■如何預防披衣菌感染?

□不接觸:杜絕所有性行為!(實際有些困難)
□安全的性行為:不論陰道性交,肛交或口交,每次都要全程使用保險套。
□將性伴侶的人數降至最低
□鼓勵性伴侶雙方定期接受性傳染病的篩檢

■披衣菌感染如何診斷?

□血液檢查:藉由血液中抗體的測定,可以知道以前有無感染,但不能確認目
前有無活性感染。
□抹片檢查:有經驗的細胞診斷專家可以藉由抹片診斷出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
披衣菌感染。
□細胞培養:以前披衣菌的診斷以培養結果為主,但是由於披衣菌是絕對細胞
內寄生的細菌,培養耗費時日,此法的優點為專一性高。
□抗原測定:使用免疫螢光或免疫光學抗原偵測的方法,由尿液、精液、尿道
口或子宮頸取得檢體,可以在三十分鐘至四個小時得知結果。
□DNA 探針:萃取檢體中的DNA後經PCR複製,以DNA探針與其結合後測定。此
種方法可以檢測出極少量的菌體,但是需要昂貴的儀器與特殊的
訓練。

■那些人應該接受披衣菌檢查?

□年齡小於二十歲,有性經驗且出現子宮頸發炎症狀者
□年齡小於二十四歲,並未每次使用保險套
□淋病患者
□非淋病尿道炎患者
□子宮頸炎患者
□子宮內膜炎或輸卵管卵巢發炎患者
□性伴侶遭受感染者
□受感染之孕婦所產下之嬰兒
□不孕症患者

■如何取得檢體以檢測披衣菌?

□披衣菌主要感染黏膜表皮的柱狀上皮細胞並在其上複製,所以檢體的採集,
不論是尿道、子宮頸或眼部,均應儘量含有較多的柱狀上皮細胞,以提高診
斷的正確性。
□男性檢體的採集,通常以較細的棉棒輕輕置入尿道約二至四公分,略微旋轉
,以取得柱狀上皮細胞。
□女性檢體的採集,有如子宮頸抹片,先將子宮頸口清拭乾淨,將棉棒置入子
宮頸內口約一公分,加以旋轉即可取得檢體。

■披衣菌如何治療?

披衣菌除非使用抗生素治療,否則不會自行痊癒。
最常使用的兩種藥物是四環黴素類與紅黴素類藥物。
性伴侶通常建議同時接受治療。

□四環黴素:至少連續七天,每天四次,每次五百毫克。
□Doxycycline:至少連續七天,每天二次,每次一百毫克。
□Zithromax (azithromycin):1000毫克,單劑治療。
□對於新生兒或是已懷孕或可能懷孕之女性則使用紅黴素。

■披衣菌感染可能導致何種長期後遺症?

早期發現並且適當治療通常不會有嚴重的後遺症!

男性的後遺症包括:

□副睪炎
□前列腺炎
□Reiter症候群: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出現類似關節炎等症狀。
□不孕症

女性的後遺症包括:

□骨盆腔炎症發生比率上昇,約有百分之五十的骨盆腔炎症是由披衣菌所致,
慢性感染容易導致骨盆腔沾連,輸卵管阻塞或水腫,慢性骨盆腔疼痛。
□肝臟周圍炎症Perihepatitis
□Reiter症候群:這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出現類似關節炎等症狀。
□不孕症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5028_024138107_2  

菜花
(濕疣) Condyloma

菜花就是"濕疣"是一種濾過性病毒感染,叫做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中文叫"人類乳突狀病毒"。 此病毒為DNA病毒,屬於papovavirus目前共發現70型, 其中共34型與生殖器疣有關。就像B型肝炎一樣,多數人 感染過後,可以自己產生抗體,消滅病毒,不會有症狀, 但是有些人就會發病,出現濕疣。尖形濕疣多是接觸傳染, 不過仍有可能經由其他途徑傳染。


[臨床症狀]

濕疣的潛伏期3-8個月,依其形狀分為尖型濕疣與扁平濕疣,單株約1-4mm大,可能群集出現,出現部位在會陰,陰莖,陰囊,外陰,肛門及尿道。依據目前的研究,感染HPV 6,11型,多半只出現濕疣的症狀,感染HPV 16,18,31,42型,
容易產生外陰癌前病變,感染HPV 6,11,16,18,31,33,35型,容易產生子宮頸癌前病變,感染HPV 16,18,31,33,35型,容易侵犯
子宮頸扁平上皮細胞,產生子宮頸癌前病變。根據一項研究,感染HPV types 16,18的病人,有40%可在24個月內,發生CIN(子宮頸癌零期)。目前所知,與其他生殖器癌症或許也有關係。

[菜花的診斷]
菜花的診斷主要還是靠從臨床症狀直接目視檢查,即可確定,但是若沒有症狀,就不知道有無感染了。細胞學的檢查也容易出錯,可能不夠準確。其餘的方式如DNA 融合(hybridization),Commercial Filter Hybridization, Commercial solution Hibridiza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可以做Papillovirus 的分型檢驗,是不錯的方式,可是能做這些分型檢驗的醫院不多,可能只有醫學中心可以有這種投資及技術。

[菜花與懷孕]
母親感染菜花病毒,胎兒經過檢驗後,約有50%可從胎兒的咽喉,皮膚上檢驗出菜花DNA。目前對傳染的方式還不是很清楚,多半假定是生產時,生殖道直接的傳染。但是根據大規模的研究,追蹤胎兒6年以上,母體生殖道有菜花症狀的孕婦,其胎兒呼吸道受到感染的案例又不多,因此傳染途徑還待研究,因此目前除非生殖道有明顯的菜花病灶,目前不建議以剖腹生產來減少傳染的可能。

[菜花的治療]
如有症狀出現,一般都做電燒或雷射燒灼手術,將看的到的"疣"燒掉,或是用藥水點掉。但是當身體抵抗力差時有可能會復發。表示病毒一直存在於細胞中。而受感染的婦女也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預防子宮頸癌。
菜花就是"濕疣"是一種濾過性病毒感染,叫做 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中文叫"人類乳突狀病毒"。 此病毒為DNA病毒,屬於papovavirus目前共發現70型, 其中共34型與生殖器疣有關。就像B型肝炎一樣,多數人 感染過後,可以自己產生抗體,消滅病毒,不會有症狀, 但是有些人就會發病,出現濕疣。尖形濕疣多是接觸傳染, 不過仍有可能經由其他途徑傳染。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