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醫病理中區服務中心
中區委託代檢業務諮詢窗口: 聯絡人:陳定安 經理 :王美滿 專員 0919-012959 電子信箱 : pathobiopsys@yahoo.com.tw 聯絡收檢專線: 04-22628519 中區服務中心: 402台中市南區東興路一段25巷8號 全方位/品質佳/效率高/服務好 健保局特約代檢機構~4501020028 統編:99959329 中區聯醫病理服務中心

目前分類:腺瘤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腦下垂體腫瘤手術及照護

一、什麼是腦下垂體腺瘤

    腦下垂體位於蝶鞍,相當於頭的正中央,是很小的腺體,直徑不過1公分,重約0.5~1克,卻是人體控制荷爾蒙的主宰。簡單分為前後二葉,前葉可分泌:1.生長素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3.甲狀腺刺激素4.催乳素5.濾泡刺激素6.黃體生成激素;而後葉分泌二種激素:1.抗利尿激素2.催產素。

腦下垂體腺瘤,是指發生於腦下垂體上之所有腫瘤,發生原因不明,好發年齡以20至40歲成人居多。

二、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主要因腫瘤長大壓迫周圍組織或因激素分泌異常引起,多為頭痛、視覺障礙及內分泌功能障礙,而所造成之內分泌功能障礙最常見有下列幾種: (1)生長激素分泌過多:若發生於青春期之前則造成巨人症,若發生於青春期之後則造成肢端肥大症;(2)泌乳激素分泌過多:女性造成無月經、月經不規則或乳漏;男性則可能性慾減弱或男性女乳症;(3)促腎上腺激素過多:造成庫欣氏症候群,出現臉部、頸肩和腹部異常肥胖;(4)促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甲狀腺功能過盛,出現情緒容易緊張、睡不著、心悸及手部震顫等現象。

臨床上可經由頭部X光檢查、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檢查來確定診斷。

三、治療

腦下垂體腺瘤以手術治療為主,輔助性療法有放射線治療及賀爾蒙藥物治療。手術方式大部分為經蝶竇腫瘤切除,是經由鼻腔進入蝶竇,再到腦下垂體窩切除腫瘤;少數巨大腺瘤形成大腫瘤,則必須行開顱手術。手術目標是完全將腫瘤摘除,以防止再復發及去除腫瘤之壓迫作用,及恢復內分泌正常功能。 

四、常見腦下垂體腺瘤手術後之合併症

有20% 的人出現尿崩症情形,但此症狀多為暫時性的,且經過治療會改善;5%左右有腦脊髓液由鼻部滲出(此現象稱為鼻漏);其他罕見的合併症有視力受損(有些病患術前因腫瘤壓迫已有視力受損情形)、腦膜炎、中風及死亡。

五、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胸部X光、抽血及照會眼科做視野檢查。為避免術後感染,每4小時及飯後,用漱口水漱口,並每4小時以抗生素藥水滴鼻腔,每邊各一滴。練習張口呼吸(因術後鼻腔會塞紗條,無法利用鼻部呼吸):捏緊鼻部,利用口腔呼吸,約五分鐘之後放開,將此動作反覆的練習。可採正常飲食,不限制活動。

六、手術前一天之準備:

照會麻醉科做術前評估。由醫師剪鼻毛(手術後會住進加護病房觀察)。晚上12點之後開始禁食,包含水。漱口水及滴鼻藥水改為每1-2小時一次。

七、手術後之照顧:

當病情穩定便轉出加護病房,依耐受情況,儘早下床活動。宜先採流質或軟質飲食,移除鼻部填塞之紗條後(約術後3-4天,照會耳鼻喉科移除),便可採正常飲食。切勿用力咳嗽或擤鼻涕,避免鼻漏情形發生。醫師會給予腹部及頭部傷口換藥(傷口約5-7天便可拆線)。可記錄尿量,以觀察是否有尿崩症之情形發生。出院後應定期回門診追蹤,並且依醫囑按時服用藥物。


( 腦神經外科 易聖妮護理師 /  許月華護士長 )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腺瘤adenoma
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見於乳腺垂體甲狀腺卵巢內分泌腺和胃、腸、肝等處。發育緩慢,形成局限性結節,表面呈息肉狀或乳頭狀。由與正常腺細胞相類似的立方上皮或柱狀上皮細胞所構成。細胞排列也很規整,以其固有膜與周圍的結締組織間形成明顯的分界,但缺少排泄管形成或異常分泌等表明在構造和功能方面多少有些異型性。腺瘤的間質由包括血管的結締組織構成。有不少腫瘤伴有顯著的結締組織增生纖維腺瘤fibro adenoma)。時而有惡性的腺瘤,實際上這是癌的一種。腺瘤的發生、發育多受內分泌神經等體內調節機構的支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些學者認為腺瘤僅是一種病理性的組織增生,而不是真正的腫瘤。

常見病種

1.1 垂體瘤

1.2 胸腺瘤

1.3 乳腺纖維瘤

1. 4 腎腺瘤

垂體瘤

 

垂體瘤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腫瘤,通常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除了術後的護理之外,還需要關心患者的心理。中國生物抗癌網專家表示,腦垂體腺瘤患者應做好護理措施。

 

胸腺瘤

 

胸腺瘤是最常見的縱隔腫瘤之一,是一組來源於不同胸腺上皮細胞,具有獨特臨床病理特點和伴有多種副腫瘤症状的疾病。 胸腺是人體重要的免疫起源於胚胎時期第3(或第4)鰓弓內胚層,系原始前腸上皮細胞衍生物,隨胚胎生長發育而附入前縱隔。起源於胸腺上皮細胞或淋巴細胞的胸腺腫瘤最為常見,占胸腺腫瘤的95%,在整個縱隔腫瘤中排次第1~3位。

 

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是最多見的乳腺良性腫瘤,好發於20-39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因為這個年齡的女性卵巢功能旺盛,性激素也處於活動期。一般認為乳腺纖維瘤的產生與雌激素的刺激有關,由於一部分人的乳腺組織對雌激素比較敏感,所以受雌激素的刺激,乳腺的上皮組織纖維組織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增生,我們就稱之為纖維腺瘤。

 

腎腺瘤

 

腎腺瘤多為發生於腎皮質腎良性腫瘤,多在屍檢中發現,然而因為腎腺瘤幾乎沒有臨床症状並且腫瘤都很小,所以給腎腺瘤的診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腎腺瘤在屍檢中的發生率為7%~23%。絕大多數為實性,位於腎包膜下,25%為多中心病變。幾乎所有的腎腺瘤都沒有臨床症状,而且由於腫瘤體積大多<1cm,致使影像學檢查很難發現。近期,一項大規模超聲篩查腎腫瘤的研究結果顯示在40,000例無症状成人中腎腺瘤的發生率低於1%,男:女=3:1,稍高於RCC男女患病比例,發病與吸煙有一定關聯。腎腺瘤發病率隨年齡增長有所增加,在von-Hippel-Lindau症候群以及終末期腎衰獲得性囊性腎病患者中更常見。另一組屍檢報告顯示,在43例血液透析的腎腫瘤患者有25%為良性乳頭型腺瘤。

 


息肉(polyp)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餘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息是多出、盈餘之意,《說文解字》記載「息,寄肉也。」《黃帝內經 .玉篇》說「瘤,息肉也。」 息肉屬於良性腫瘤的一種。不過那些生長在皮下的囊腫、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內的肌瘤等,也可引起體表的隆起,但不屬息肉範疇。 醫學上一般按出現的部位給它命名。如長在聲帶上的稱"聲帶息肉",出現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類推。若某一部位有兩個以上的息肉,又稱"多發性息肉"。

 

臨床症状

 

"息肉",就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上到鼻腔、聲帶,下至直腸、宮頸,均可有息肉出現,大多數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很難被發現。 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種贅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錯構瘤腺瘤及其他腫瘤等.息肉臨床表現多見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腸道息肉症候群,這些病變雖屬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惡變傾向。

 

原因病理

 

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炎症內分泌紊亂特別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比如長期炎症會容易導致宮頸息肉

 

臨床診斷

 

大多數息肉都是隱蔽生長的,且一般症状不明顯,如果在某個器官臟器的息肉應該首選內窺鏡檢查,如腸鏡、宮腔鏡等,其次可選擇彩超、CT等。  

 

臨床治療

 

手術或微創治療

 

息肉一般選擇手術或者微創切除,切除後及時送病理科確定其病變性質。對於息肉進行內鏡(胃鏡、腸鏡)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變十分有效的措施。鏡下治療息肉的方法有:高頻電凝電切、高頻電灼、雷射治療微波治療、注射摘除、冷凍療法等。

 

息肉切除術後的隨訪複查,一般認為,單個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後第一年隨訪複查一次,如檢查陰性者則每3年隨訪複查一次。多個腺瘤切除或腺瘤大於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則3~6個月隨訪複查一次,陰性則為1年隨訪複查一次,連續兩次陰性者則改為3年隨訪複查一次,隨訪隨訪複查時間不少於15年。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腺瘤
的管腔中有分泌物瀦留呈囊狀擴張者稱為囊腺瘤(cystoma)。由於被覆內壁的腺上皮細胞增殖,形成多數大小不一的房室。內容可有漿液、粘液、假粘液、膠質等多種物質。以卵巢最為多見,此外也見於乳腺腎臟、胰臟、肝臟

 

常見病種1.1 乳頭狀囊腺瘤1.2 生乳頭汗管囊腺瘤

乳頭狀囊腺瘤

 


病理改變:

1、大體形態 腫瘤呈圓形,直徑以1~3cm者最多,表面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剖面呈白色或灰白色,實性或含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內含有粘液樣物質,較大的囊腔內可見細小乳頭突入。
2、鏡檢 腫瘤由粘液細胞和立方細胞構成。兩種細胞交錯排列。粘液細胞呈柱狀或立方狀,核圓形,位於細胞一端,體積較小,染色深,胞漿染色淺。立方細胞胞漿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呈圓形或橢圓形,體積較大,染色淺。在乳頭狀囊腺瘤內腺腔極度擴大成囊腔,囊腔由柱狀或立方狀腺上皮細胞襯裡,腔內有很多增殖的乳頭突入。乳頭的上皮細胞為高柱狀,有分泌現象,乳頭中央有結締組織纖維束,無淋巴樣組織。囊腔內含有嗜酸性物質。   
3.生物學特點 對乳頭狀囊腺瘤的性質目前認識尚不一致,大多數人認為屬良性腫瘤,但具有局部侵襲性。
臨床表現
涎腺乳頭狀囊腺瘤好發生於小涎腺,其中以齶部多見。患者的性別分布無差別,發病年齡以30~50歲最多見。患者表現為局部腫塊,生長緩慢,病程較長,有的可長達數十年。大多數患者無自覺症状以及功能障礙,少數患者可出現疼痛或脹感
乳頭狀囊腺瘤的臨床表現與多形性腺瘤相類似,缺乏特徵表現,故臨床上常診斷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可顯示為良性徵或具有局部侵潤性的良性腫瘤。B超檢查時在聲像圖上亦可表現為「網格狀」結構,易與腺淋巴瘤相混淆,但腺淋巴瘤的邊界回聲清楚,而乳頭狀囊腺瘤較模糊。

生乳頭汗管囊腺瘤


病狀體征
常見於頭部和頸部,特別頭部多見。出生時或幼兒期發病。皮損為單個疣狀斑塊和結節,發育期增大,變成乳頭瘤樣,大小約2~3cm,表面常濕潤、滲液和結痂。常與皮脂腺痣伴發。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免疫組織染色,癌胚抗原陽性的特徵性即可診斷。
組織病理:
組織病理:表皮有不同程度的乳頭瘤樣增殖。自表皮向下擴展成一個或數個囊狀凹陷。凹陷上部和有些例中囊狀凹陷的大部分襯以類似表面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囊狀凹陷的下部分則有很多乳頭狀突起擴展至凹陷腔內。乳頭狀突起和凹陷的下部分襯以常由兩排細胞組成的腺上皮。囊腔內層細胞由具有卵圓形胞核和淡嗜酸性胞質的高柱狀細胞組成。有些細胞表現活躍呈斷頭分泌,並在囊腔內見到細胞碎片。外層細胞由具有圓核和少量胞質的小立方形細胞組成。此瘤間質中特別是乳頭突起中,常有大量差不多全由漿細胞組成的緻密細胞浸潤,有高度診斷價值。免疫組化染色癌胚抗原陽性。
生乳頭汗管囊腺瘤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無效,也無具體的預防措施。平時應戒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食用霉變腐爛腌制食品。宜用清淡飲食,適當進食魚、雞蛋及少量動物瘦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抗病能力。保持樂觀的人生觀,穩定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術後康復患者應定期複查。

治療措施


   1、囊性腺樣癌和粘液類上皮癌的惡性程度均較類癌為高,治療上應積極手術切除。姑息性切除後加用放射治療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2、抗癌 中藥 治療 可作為綜合治療的措施之一,適用於一些不適合手術和放、化療或手術後複發的患者。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