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節約健保資源‧大家一起來

健保看病真方便 醫療浪費不應該

健保開辦以來,因為全民納保,而且全國醫療院所特約比率高達九成以上,使得民眾就醫非常方便,連帶造成醫療浪費情形的發生。截至936月,據統計,上年度國人每人平均門診就醫次數高達14.85次,比歐美國家平均的47次,高出非常多;而多年來,健保藥費的支出占整體健保醫療費用的比率,都維持在25%左右,約為850億元,但根據統計國人門診每一次的處方,用藥品項多達3.9種,而且,有25%的民眾拿了藥卻沒有把藥吃完,非常浪費;健保局統計資料也顯示,最近半年內重複使用電腦斷層造影(CT)檢查的民眾,就高達6萬人,重複使用核磁造影(MRI)檢查的民眾,也有8千人;另外,民眾「門診重複就診」及「用藥日數重複」的比率,自90年起,也每年在逐步攀升,前述種種醫療資源的不當使用,是造成健保虧損的一大原因。部分民眾常有「大醫院比小醫院好」、「打針打點滴比吃藥有效」、「多逛幾家醫院、多看幾個醫生,病好的比較快」等錯誤觀念。其實健保的醫療費用來自大家所繳的健保費,少數人的醫療浪費和不當使用,結果造成健保入不敷出,連帶排擠了應該花在急、重症民眾的醫療支出,這是非常要不得的行為。尤其在去年SARS疫情流行期間,因為許多民眾前往大醫院門診,交互感染之下,使得疫情迅速蔓延,全國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

減少醫療浪費 從自己做起

台灣目前還沒有建立家庭醫師的轉診制度,一般民眾在不習慣先找家庭醫師做初步診斷的情況下,往往病急亂投醫,病情未必得到良好的控制,重複就醫所耗用的時間、金錢更形成一種資源浪費。事實上,有一些小病痛,像感冒時,打針、吃藥不見得會好的快,反而可能有過敏的副作用,通常靠充分的休息及水分的補充,感冒就會自然痊癒,不必要的打針、吊點滴和用藥,反而傷身體。

目前衛生署推動的分級醫療,就是讓大型醫院扮演好急重症病患的照護,與醫學人才教學、訓練及研究的角色,至於小型醫院鼓勵朝社區化、專科化醫療與特殊醫療照護(如長期照護)等工作。當然,大家除了要瞭解政府推動分級醫療的用意外,更重要是從自身做起,建立「有病先到診所看,住院、手術或急重診才到大醫院」的觀念,絕對不做不必要的檢查,不到處逛醫院、不囤積藥物,才是真正為節約健保資源盡一份心力。

落實正確就醫 節約健保資源

為幫助民眾有正確的就醫行為,使醫病雙方充分溝通,並獲得適切診療,在此提供正確就醫五撇步,給大家參考:

I第一步—有病先到診所看,選擇值得信賴的家庭醫師,為健康把關

民眾如果是小的病痛,或是還不清楚自己的症狀,可以先找住家附近的診所醫師做初步判斷。全民健保已經推動「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您也可以先在住家附近找一位加入健保社區醫療群,而且值得信賴的診所家庭醫師,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提供初步的醫療服務,若有急、重症需要到大醫院檢驗、手術,家庭醫師會有專人協助轉診到合作的醫院,獲得持續性醫療照顧。

I第二步—提供醫師完整就醫資訊

就醫時如經醫師判斷需要轉診,記得影印病歷及檢查結果,並攜帶原來的藥袋或處方箋主動提供給下一位看診醫師參考,這樣可以幫助診斷的正確性,避免醫院重複開藥、檢查及檢驗,讓自己健康多一層保障。

I第三步—不隨便打針吃藥

平時多吸收醫療保健知識,培養健康生活習慣,就醫時如果沒有必要,不要隨便要求打針、吊點滴,能以口服給藥也絕不要求醫師打針,這樣可以降低疼痛、過敏反應和感染發生的機會,自然也可以減少自己不必要的醫療費用開銷。

I第四步—多利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

如經醫師確認屬於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可長期使用同一處方藥品治療時,可請醫師開給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有效期間最長3個月。日後再次去醫院配藥時,只要攜帶健保IC卡供醫療院所查驗,不會計入就醫次數,也不需繳交部分負擔費用,省時、省力又省錢。

I第五步—預防重於治療

平時多運動,並注重疾病早期預防,全民健保提供了「成人預防保健」、「孕婦產前檢查」、「兒童預防保健」及「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等預防保健服務,可以幫助民眾及早篩檢疾病,獲得適當的治療,自93年7月1日起,更特別開辦「婦女乳房檢查」,及「擴充兒童預防保健的服務次數及服務對象範圍」,並新增「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如果符合受檢資格,請記得多加利用。前往醫療院所接受預防保健服務檢查時,健保IC卡不計入就醫次數,也不需繳交部分負擔費用,可以讓大家用最低的花費,充分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及早預防小病轉變為大病。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從自己做起,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共同節約健保資源,因為大家的健保,需要大家來珍惜。

                  健保專線 0800-030598

 
 

         在生命的每一天  全民健保陪伴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