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內視鏡胃造廔術﹝PEG﹞術前與術後之照護
-術前照護與注意事項
- 充分與病人及家屬或照顧者說明PEG的實施情形及利弊。
- 請醫師評估有無禁忌症,抽血檢查Platelet、PT/PTT。
- 如病人無法配合,考慮照會麻醉科實施麻醉鏡檢。
- 填寫同意書。
- 加強口腔衛生,術前和手術當天刷牙,並以優碘開水
洗淨口腔。 - 術前空腹6小時以上,並給予靜脈輸液營養。
- 術前給予預防性抗生素一劑,如已常規使用治療性抗生素
者則不必再用。 - 以推床將病人送至胃鏡室。
-術後照護與注意事項
- 術後24小時不實施灌食,將造廔管接引流袋持續引流。
- 如果病人意識不清或無法配合而有可能拔除造廔管,要考
慮暫時約束、使用手套、束腹等。 - 術後24小時後請醫師評估腹部狀況後開始實施灌食。
使用餵食袋灌食﹝以灌食幫浦為佳﹞,由25ml/hr於2-3天逐
漸增加至75或100 ml/hr。然後可以開始用灌食空針之較
大量灌食,建議由單次100 ml逐漸增加。 - 灌食後如病人出現明顯不適,可以暫停並請醫師診視。
- 造廔口疼痛會持續數天,可以給予適當之止痛藥物。
造廔口疼痛若是超過三天或是嚴重度比術後一、二天增加
時,需注意有無併發症。 - 術後當天造廔傷口少量出血並不少見,可以增加換藥次數
,如出血量較大,可以用小棉棒沾bosmin溶液壓迫傷口止
血。 - 術後7天內每天以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周圍1-2次,再以優
碘消毒,並以無菌T型紗布固定於外固定鈕上方。 - 傷口出現少量分泌物為常見,可增加換藥次數,若是滲量
較多並有臭味且傷口有紅腫,經判斷有傷口感染者,可給
予局部或是靜注抗生素處理。 - 傷口癒合後:每天以清水擦拭胃造廔口,並保持乾燥。
- 術後傷口癒合前,病人以擦澡為原則。傷口癒合後,約術
後2-4週,則可以沖澡,盆浴則不適合。 - 經一段時間使用後,造廔口周圍可能長出紅色的肉牙組織
,也可能造成微量出血。此時要檢視造廔管固定是否適當
,造廔管固定於腹部上的位置宜變換不同方向。若是仍相
當嚴重,請就醫檢視及處理。 - 在經一段時間後,如果造廔口周圍有明顯紅腫,外漏情況
突然增加,傷口又再疼痛起來,請就醫檢視及處理。
-灌食注意事項
- 連續灌食時:
- 維持床頭抬高姿勢至少30度。
- 若反抽量大於所設定量之二倍,宜暫停餵食兩小時,再反抽,若量仍多,請通知醫師。
- 每8小時反抽檢查胃殘餘量,且以30-50cc開水沖洗管子一次。
- 灌藥前及後,均以30-50cc開水沖洗管子。
- 單次大量灌食時:
- 每次灌食前回抽,若回抽量≧100ml暫緩灌食1-2小時,視回抽量再灌。
- 灌食中及灌食後一小時,床頭抬高至少30度。
- 餵食量依病人消化情形漸增或漸減,約Q2~3h灌食一次。
- 灌食後以30到50cc開水沖淨管子。
- 藥丸及膠囊藥物需磨碎,並溶於水後,避免容易阻塞管子 的藥物,如以下Theolan、Adalat OROS、Trental 400、 Questran、Slow K、Normacol……等。
- 灌食中注意胃造廔口是否有配方外漏,若有外漏情況明顯 則需減少餵食量,或是將病人之床頭抬高。如經處理後外漏情況仍然嚴重,建議尋求專業評估與治療。
- 若有發現病人呼吸過速、呼吸困難、腹脹、發燒等不適請告知醫師。
-餵食管注意事項
- 紀錄原外固定鈕之刻度,每天檢視有無變動。
- 每天定時以溫水沖洗管腔,以免內容物造成阻塞。
萬一阻塞時,請就醫檢視及處理,可能需要更換新管。 - 餵食管經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有變形甚至破損的情形
此時就需要更換新管,一般平均約一年需更換一次,請至
專科醫師門診安排。 - 餵食管的接頭經使用一段時間後亦有可能破損,此時可連
絡廠商購買餵食管的接頭來更換。
﹝台灣曲克公司—TEL:0800022280﹞ - 如意外拔除餵食管,請儘速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以更換新管
。若無法馬上安排更換,請就近於醫療院所從造廔口放置
一般導尿管至胃中﹝最好在6小時內﹞,暫時不要從此管
灌食,儘速聯繫專科醫師以更換新管。 - 如已經恢復經口進食能力而考慮拔除餵食管,請先和專科
醫師討論後安排拔除。一般需先請復健科醫師評估吞嚥能
力後,安排住院拔除。 - 若是病人往生後需要移除餵食管,可以用力從外面將餵食
管拔除,然後將廔口縫合。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