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簡介
痔瘡的形成與靜脈長時期受壓力影響有關,導致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使得周圍的組織變 弱,引起血管腫脹及血管組織突出。

至於哪些壓力會引起痔瘡呢?

. 生活習慣:經常熬夜、精神緊張、焦慮痔瘡的發生絕大多數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 飲食習慣:飲酒過 量、嗜食辛辣食物、食物吃得太好太精緻、食物中缺乏纖維質長期刺激直腸粘膜。

. 職業因素:長期久坐、久站、負重遠行的工作。

. 排便習慣因素:經常性便秘、長期用力排便、排尿不暢。

. 感染因素:因肛門部位受到感染,使肛內皮膚、直腸粘膜受到刺激或損傷。

. 疾病因素:肝硬化、肝硬變腹水、心臟病、發炎性腸疾、外傷性動脈廔管、盆腔腫瘤、靜脈栓塞、慢性咳嗽、攝護腺肥大及長期不當使用肛門軟便劑。

. 懷孕因素:因為懷孕會導致骨盆腔循環壓力增加,特別妊娠後期格外明顯。

. 遺傳因素:先天性的靜脈瓣膜不全。

. 其他因素:年長、體質差、久病不癒、過度肥胖。( 網路資料 )

痔瘡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具體的位置則是以齒狀線來做區分。齒狀線是位於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的一個解剖位置名稱。在齒狀線以上形成的是內痔,齒狀線以下的則稱為外痔, 內外痔同時發生者稱為混合痔。

關於痔瘡的確切病因,仍未有定論。目前醫學上主要的理論認為痔瘡是因為肛門內壓力,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而形成。而造成肛門壓力上升的原因則以長期便秘為最常見。其他與痔瘡形成相關的因子包括常久坐久站或因病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懷孕的婦女、肥胖以及一些會引起腹內壓經常升高的疾病,例如肝硬化,腹水,腹腔內腫瘤及攝護腺肥大等。

臨床上根據內痔的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

第一級內痔:痔瘡未突出肛門口。

第二級內痔:痔瘡有時會脫出肛門口,但會自己縮回。

第三級內痔:痔瘡脫出肛門口後,必須以手指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

第四級內痔 : 脫出的痔瘡完全無法推回。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如下 :

1.便血, 包括糞便沾有鮮血,衛生紙上沾血 或 馬桶裏有血。此外長期的便血如 沒有改善則會造成病人慢性貧血。

2.肛門搔癢或異物感。

3.血栓性外痔則會有劇烈疼痛,部分會合併有表面組織壞死。

痔瘡檢查
    門診醫師常會請病患保持側臥屈膝的姿勢,先藉著視診及肛門指診以排除其他可疑的病灶,再以肛門鏡進一步確診痔瘡的存在。若是病患合併有其他的症狀,或50歲以上未曾接受大腸檢查,醫師也可以安排大腸鏡檢或鋇劑灌腸攝影以排除大腸直腸病變的可能性。

痔瘡的治療首重改善排便習慣出現內痔出血或第二級和部分第三級的內痔,可以在門診接受內痔的橡皮帶結紮,利用簡易的器材將橡皮帶套在痔瘡根部使其自然壞死脫落。但此種治療只可用在。沒有症狀或偶有出血情形的第一級、第二級內痔和輕微的外痔 , 可藉著多攝取水分、蔬果、適度運動,配合醫師開立的軟便劑及痔瘡消腫藥物而得到改善。而對於常內痔的情況,而且一次大多只結紮一或二顆痔瘡,以避免病患的過度疼痛。至於更嚴重的情況,如部份的第三級,甚至第四級的痔瘡則需要手術方式來將痔瘡切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區聯醫病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